《遇见》的后期制作进入尾声时,北京下起了入冬的第一场雪。剪辑室的暖气不太足,高浪裹着件旧羽绒服,正对着屏幕反复调整最后一组镜头的色调,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回头一看,刘一菲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戏里的米白色风衣,手里捧着个保温杯,鼻尖冻得通红:“张涛说你还没吃饭。”
保温桶里是刚炖好的排骨汤,飘着淡淡的姜香。高浪接过杯子时,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两人都像触电般缩回了手。空气里瞬间弥漫开一丝微妙的尴尬,只有剪辑机里循环播放的片段还在无声地流动——那是林晚星在老酒馆门口,望着老周离去的背影发呆的镜头。
“谢谢。”高浪低头喝了口汤,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四肢百骸,“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
“不麻烦。”刘一菲在他身边的折叠椅上坐下,目光落在屏幕上,“这组镜头剪了三天了?”
“嗯。”高浪点头,调出三个不同版本的剪辑方案,“总觉得差点意思。林晚星的情绪应该再收敛一点,她不是那种会大哭大闹的人,但心里的难过又得让观众感受到。”
刘一菲看着屏幕里自己的表演,忽然轻声说:“其实那天拍这场戏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爸爸。”
高浪愣住了。他知道刘一菲的家庭情况——父母早年离异,她跟着母亲在国外长大,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疏远。
“他送我去机场那天,也是这样的雪天。”刘一菲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当时赌气,没回头看他。后来才知道,他在风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
屏幕上的林晚星微微侧过脸,睫毛上沾着雪花,嘴角抿成一条直线,没有眼泪,却让人莫名地心疼。高浪忽然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一直想让演员“演”出难过,却忘了最动人的情绪往往藏在克制里。
“我知道该怎么剪了。”高浪重新拖动时间轴,将原本十秒的镜头缩短到五秒,只留下林晚星转身走进酒馆的背影,和门上风铃轻轻晃动的特写。
“这样就对了。”刘一菲看着修改后的片段,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有时候,留白比填满更有力量。”
高浪转头看她,发现她的目光正直直地望着自己,眼神里带着他从未见过的柔软。他心里一动,慌忙移开视线,假装整理桌上的文件:“你...怎么还没回去?今天没你的戏。”
“想过来看看。”刘一菲的声音低了些,“以前拍的戏,导演从来不让演员看后期。他们说演员只会挑自己的镜头好不好看,不懂剪辑的门道。”
“那是他们的问题。”高浪直言不讳,“演员才最懂自己演的角色,后期本来就该一起商量。”他指着屏幕上的片段,“你看这里,你的眼神其实已经把林晚星的挣扎表现出来了,是我之前太贪心,想加太多配乐,反而画蛇添足了。”
刘一菲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笑了:“高导,你跟我以前合作过的导演都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你尊重演员。”她的语气很真诚,“不是因为我是‘刘一菲’,而是因为我是林晚星的扮演者。”
高浪心里微微一暖。重生前,他见过太多把演员当道具的导演,也见过太多被资本裹挟、失去自我的艺人。他一直想做的,就是拍一部真正尊重故事、尊重演员的电影。
“这不是应该的吗?”他笑了笑,端起保温杯又喝了口汤,“对了,下周有个影评人提前观影会,你要不要来?”
刘一菲眼睛亮了亮,又很快黯淡下去:“我经纪人说,这种小规模的活动不用参加,免得被说‘蹭热度’。”
“她懂个屁。”高浪下意识地爆了句粗口,见刘一菲愣住了,又赶紧解释,“我的意思是,《遇见》是你的作品,你有权利听到第一手的反馈。别管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想来就来。”
刘一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用力点了点头:“好,我去。”
那天之后,刘一菲来剪辑室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是带着刚买的咖啡,有时是拿着剧本跟他讨论某个细节,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看书,等他忙完一起吃份简单的盒饭。
张涛看出了些端倪,私下里跟高浪打趣:“浪哥,我怎么觉得刘影后看你的眼神不太对呢?”
“别瞎说。”高浪嘴上反驳,心里却有些慌乱。他承认,自己对刘一菲确实有好感——不仅因为她是重生前的“神仙姐姐”,更因为她在片场的敬业和对角色的理解。但他清楚,现在的自己还一无所有,根本配不上站在她身边。
“我可没瞎说。”张涛挤眉弄眼,“昨天她还特意问我你喜欢吃什么菜,今天就带了糖醋排骨来,这明显是...”
“干活去!”高浪把一份报表拍在他怀里,耳根却悄悄红了。
提前观影会那天,刘一菲果然来了,穿了件简单的白色毛衣,素面朝天,跟平时光鲜亮丽的样子判若两人。影评人们一开始没认出她,直到有人无意中提起“林晚星的扮演者”,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这位低调的女演员竟然就在现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m.2yq.org)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