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昭把奶奶的旧相机轻轻搁在小酒馆的木桌上时,窗台上的招财猫正对着她晃爪子,铃铛轻响,像是在提醒什么。
梅子酒的余温还残留在杯底,指尖触碰杯壁时,那层薄薄的暖意仿佛还带着昨夜微醺的呼吸。
手机屏幕在凌晨两点十七分突然亮起,冷白的光刺进昏暗的角落,是节目组黄薇发来的消息:“明早九点带新方案来,钱总说要亲自过目。”
她盯着“钱总”两个字,喉间泛起昨夜梅子酒的酸涩,舌尖仿佛又尝到了那股浸透青梅的陈酿苦甜。
记忆突然被撕开一道细缝——十五岁那年暴雨夜,雷声在巷口炸开,穿黑皮夹克的男人踹开青云巷17号的破门,木屑飞溅,门框上奶奶挂的铜铃铛“当啷”坠地,滚到她脚边,余音颤抖。
他指着缩在墙角的她,皮靴踩过她散落的作业本,发出沙沙的碾压声,吼道:“林建国的闺女?让你爸把八十万吐出来!”雨水顺着他的夹克滴落,在地板上汇成一小滩黑影,像极了她当时冻结在眼眶里的恐惧。
晨光透过百叶窗漏进“昭心密室”的小阁楼时,林昭昭正把《Me04-声音记忆密室》的设计图卷进牛皮纸筒。
阳光斜切过她的手腕,照出皮肤上细小的绒毛。
玻璃罐里的薄荷糖被她捏得咔咔作响,糖纸边缘蹭过指腹,粗糙的摩擦感,像极了当年那个男人鞋底碾过她作业本时的沙沙声。
她下意识蜷了蜷手指,仿佛还能触到纸张撕裂的脆响。
节目组大楼的电梯门开得很慢,金属门框映出她模糊的倒影——白衬衫第二颗纽扣没系,露出锁骨处淡青的血管,微微跳动,像母亲遗照里,她低头给小昭昭系红领巾时,颈间那根一模一样的脉搏。
会议室的门虚掩着,钱有道的笑声先撞了出来,带着油腻的暖风:“黄导放心,拆了老剧场我们能拉来三个品牌赞助,到时候宣传车绕着新商场转三圈……”林昭昭推开门的瞬间,他的笑戛然而止,空气骤然凝固。
四十七岁的地产商眯起眼,眼角的皱纹像刀刻的沟壑:“这不是青云巷那小丫头?”
黄薇的咖啡杯在桌沿磕出脆响,热气腾起,模糊了她惊愕的脸。
林昭昭感觉后槽牙咬得发酸,舌尖抵着上颚,仿佛能尝到铁锈味,但指尖却稳稳将设计图摊开,图纸边角扫过钱有道刚才摸过的马克杯,杯壁还留着他指纹的水痕,湿漉漉的,像某种无声的标记。
“钱总说的老剧场,是星光工人文化宫?”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像冰面裂开的缝,冷而脆,“那地方不能拆。”
“不能拆?”钱有道拍着桌子站起来,皮椅在地上拖出刺耳的摩擦声,像指甲刮过黑板,“小姑娘知道那片地现在值多少?政府批了商业综合体,节目组都点头……”
“我奶奶1998年在那办心理剧公益演出。”林昭昭打断他,指甲掐进掌心,疼痛让她清醒,“我妈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背景音是剧场排练的《月光奏鸣曲》。”
会议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空调滴水声,一滴,又一滴,敲在人心上。
黄薇的钢笔滚到钱有道脚边,他弯腰去捡时,林昭昭看见他后颈有块暗红色胎记——和当年踹门男人后颈的疤,形状分毫不差。
“查清楚了。”苏黎的声音从电话里挤出来,带着小酒馆打烊时的喧闹,锅碗碰撞,门铃叮当,“你爸08年欠他八十万,房子转卖合同上的买方就是钱有道。”
林昭昭把手机贴在耳边,能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苏黎的呼吸,咚、咚、咚,像小时候躲在幕布后听排练的鼓点。
她望着阁楼墙上奶奶的老照片,老人穿着白大褂,身后是星光剧场的幕布——二十年前,小昭昭总躲在幕布后面,看奶奶教患者用声音演自己的故事。
布料粗糙的触感还留在手心,后台的松香、粉笔灰、旧钢琴的金属味,混成她童年最熟悉的气息。
实地勘察那天飘着细雪。
林昭昭踩着结霜的台阶走进剧场,每一步都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鞋底与冰霜摩擦,冷意从脚心窜上脊背。
尘封二十年的霉味裹着松木香涌进鼻腔,像打开一本潮湿的旧书。
舞台帷幕半垂着,绒布边缘磨损,像谁没说完的话,悬在风里。
她蹲下身时,旧木地板发出“吱呀”的叹息,和记忆里母亲抱她看演出时,木椅发出的声响重叠,仿佛时光在此刻交叠。
“看这儿。”陈小满举着相机小声说,镜头对准后台墙面——褪色的粉笔字还在:“共情练习:听见沉默的声音”。
那是奶奶的字迹,每个“音”字最后一捺都往上挑,像扬起的眉,带着温柔的倔强。
指尖拂过墙面,粉笔灰簌簌落下,沾在指腹,微痒。
林昭昭跪下来,指尖拂过钢琴底下的灰尘,木纹的沟壑里积着岁月的碎屑。
铁盒的边缘硌着她的指节,冰凉而熟悉,和童年时她藏糖纸的位置分毫不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2yq.org)密室顶流逃生指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