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寒门姊妹雪中炭,风雨同舟春满园
腊月二十八的夜里,大雪停歇了一天,晚上又开始撒雪米粒儿,看样子今年过年也不会停的意思。
汪细卫找到那装药的药罐,闻闻没有什么特异的味道,他又加满了一罐水,潘高园把柴火拨得更旺了些,那只黝黑的药罐子在火旁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潘高园拿布垫着手,小心地掀开罐盖,一股苦涩中带着清香的气息顿时弥漫了整个木屋房。
这次味道淡了不少,多熬熬。汪细卫凑近闻了闻,想起前两次喝药后浑身发热、直入心肺的情形,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药煎好了,潘高园仔细地滤去药渣,先盛了一碗给丈夫,又给自己盛了一碗。
两人相视一眼,像是约定好似的,同时举碗慢慢饮尽。
药汁入喉,温热的感觉从胃里慢慢扩散开来,却没有了先前那种强烈的反应。
老爷子说得对,这药是好东西,得珍惜呢。汪细卫擦擦嘴,把药罐底的最后一点药汁也倒进碗里,一滴都舍不得浪费,吹凉以后喂给大狗子喝了下去。
潘高园从橱柜里取出那包新药,油纸包得严严实实。
她小心翼翼地解开细绳,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
里面是七八种药材,有的片状,有的根须,她都不认识是什么药物,更叫不上名字。
老爷子让我自己煎,这要是咱们自己煎,火候掌握不好可就糟蹋了。汪细卫皱着眉头说,这么好的药材,可不能浪费。
潘高园点点头,仔细重新包好药材,又在外头裹了一层油纸。
她打开墙角的新陶缸,露出里面无数价格较高的东西,这是家里防老鼠最稳妥的地方。
她又打开里面的米袋,把药包仔细地放进去,又把米袋扎紧,算是避免受潮的手段。
次日清晨,腊月二十九,大雪封山,整个村子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汪细卫早起铲雪,把整个平整出来的院坝都清扫了一边,还从木屋到大路之间清出一条小道。
大狗子已经可以跌跌撞撞的走了,跟在汪细卫的屁股后面转悠,一不小心就会跌坐再雪地上。
回到家里,他把配套锄头用的木把料找出来,开始制作把手,这是个技术活,弄好了使用锄头就省力还不伤手。
潘高园却想去看看她姐姐潘高洁,不知道她年货准备的怎么样。
汪细卫同意了,想了想,放下手里的活,跟着潘高园向赵家院子而去。
潘高洁送了他们许多杉木,他们后山有一大片杉木林,以前赵思德手紧,舍不得砍伐,里面的杉木大多数都成材了,这次却方便了汪细卫他们这次修房子。
开始汪细卫还担心,会不会砍伐多了让姐姐潘高洁不高兴,上门去商量,粗的杉木一根给五块钱,中等的给三块,买下这些木头。
却把潘高洁给惹恼了,说如果给钱买就不给他们用了,烂在山上算了,潘高园哄着才把姐姐给哄好,后来汪细卫再也不敢提钱的事情。
但是总不能就这样白用姐姐这么多木材啊,粗的木头都有四十多根,中等可用的木头更多,砍了六十多根。
这一百多根杉树木头基本解决了他起房子需要的大料,真正的天大的人情,不能说姐姐不要就不给了。
潘高园身上带着两百块钱钱,这是他们预计好了给的一部分,给多了姐姐肯定又不要,一步一步来,慢慢的将这些亏欠补上。
潘高洁在屋里准备年货,她把蒸好的年糕一块块码在竹帘上,金灿灿的很是诱人。
灶台上的大锅里正煮着猪肉,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儿子赵建礼趴在火塘边的桌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寒假作业。
前些天她早早就跟公公说了,这些天做饭就一起吃,不用单独开火了。
爹,以后就在我们这儿吃吧,省得您老一个人还要生火做饭。
思德不在了,我就是您亲闺女。
虽然说不上又合家,老人还是住在以前分的那栋矮房子里,但是吃饭不用老人做,也给老人省了很多事。
老爷子搓着粗糙的手,眼眶有些发红。
以前赵思德在世时,总看他不顺眼,潘高洁想尽孝也不敢明目张胆,去忤逆丈夫的意愿。
如今当家的走了,她反而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照顾老人了。
这些天来说媒的媒婆来了好几拨,个个能说会道。
今天上午,王媒婆又顶着大雪来了,鞋上的淤泥在门口堆了一大滩。
高洁啊,不是我说你,一个女人家带着孩子多难啊。王媒婆拍着大腿说,村东头那家条件多好,人家不嫌你带个娃……
媒婆的话能信?哪个媒婆不是靠着这张嘴吃饭?
都是捡好听的话说,不好听的东西都藏着,只要婚姻成了,谢礼拿到手就算完事,至于男女过的好不好,那不是媒婆考虑的事情。
潘高洁给媒婆倒了碗热水,语气温和却坚定:王婶,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真不想再找了,能把建礼和建佳拉扯大就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山里那点破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