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引领众人走向工坊旁一处不起眼、紧邻河岸的地下入口。入口厚重石门开启,一股湿润的水汽夹杂着机器轰鸣声扑面而来!
顺着石阶而下,眼前景象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但见一条地下河奔流不息,河床上,数以百计的水力大纺车排列整齐,借由巧妙的水轮传动,正不知疲倦地飞速运转!洁白的纱线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这里才是真正生产的核心工坊!而地上被烧毁的,不过是锦书早已料定会有人破坏,而用麦秸和木头搭建的伪装工坊!
“这……这怎么可能?!”纵火者面如死灰,几乎瘫软。
锦书目光如刀,扫过众人:“本宫早已料到,革新之举,必碍旧利,或有宵小作祟。故设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真正的水力纺车,藏于地下,借自然之力,昼夜不息!昨日之火,烧掉的不过是些麦草朽木,而放火之人……”她声音陡然转厉,“影卫,拿人!”
早已埋伏好的侍卫一拥而上,当场擒获了几名面色惨白、浑身抖如筛糠的业主。经审讯,正是他们受人蛊惑(隐约指向与旧势力有牵连的中间人),为维护自身利益,铤而走险,纵火焚坊,企图阻挠新政。
锦书当众宣布:“技术革新,势不可挡!朝廷鼓励工商,并非与民争利,乃为富国裕民!此后,官府将设‘织造司’,统一收购棉纱,按质论价,传统织户亦可转型为精细加工,各有生路。若再有无端阻挠、破坏国策者,严惩不贷!”
恩威并施,一场风波就此平息。真相大白,水力纺车的效率与优势彰显无遗,反对之声顿消。朝廷趁势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工商、规范市场的法令,长安城内,民间资本纷纷投入新兴工坊,渭水两岸,新的水力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四、万家灯火映长明
新政推行,成效卓着。边贸带来的棉花、羊毛等原料源源不断,水力纺车昼夜轰鸣,昔日昂贵的棉布价格大跌,普通百姓亦能添置新衣。北疆棉种推广顺利,数年后可望自给自足。帝国的经济血脉,开始强劲搏动。
长安城的夜晚,从此不再寂静。沿河两岸,千家万户的工坊灯火通明,机杼声、水流声、劳作声交织成一片,奏响着太平盛世的序曲。原有的“宵禁”制度,在这蓬勃的生机面前,显得格格不入。
一日,某位御史以“彻夜劳作,恐扰民安,有违祖制”为由,上书请求恢复严格宵禁。
萧承民览罢奏章,不置可否。是夜,他携锦书微服出宫,登上了长安城的最高点——鼓楼。
凭栏远眺,但见渭水如带,两岸灯火璀璨,蜿蜒如一条鳞光闪闪的金色巨龙,盘踞在古城周围,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希望。机杼之声虽喧,却无半分躁乱,反透着令人心安的热闹与富足。
萧承民握紧锦书的手,指着那一片灿烂灯河,声音中充满感慨与豪情:“皇后你看,这万家灯火,彻夜不熄,机杼声声,入耳皆是太平之音!此乃朕与你的‘万盏长明灯’,照亮的是我大昭的生生不息!祖制?祖制乃为安民!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工商繁荣,正是盛世之兆!岂能因循守旧,扼杀此等生机?”
翌日,萧承民下旨:“自即日起,长安城内,废除宵禁!允百姓工商,依需从业,夜市不禁!朕要这灯火,长明不熄,照我河山永固!”
旨意传出,万民欢呼!长安城真正成为了不夜之城,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繁荣。
站在鼓楼之上,依偎在夫君身侧,锦书望着脚下这片由他们亲手缔造的繁华,心中暖流涌动。经济复苏,民心安定,这无疑是对孝端静皇后最好的回击。然而,她也看到,在那璀璨灯火的边缘,仍有未被照亮的黑暗角落。孝端静皇后,会甘心看着这盛世图景一步步实现吗?她的下一次反扑,或许就隐藏在这片繁华的阴影之下。
(第93章完)
喜欢冷面王与复仇妃的盛世棋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冷面王与复仇妃的盛世棋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