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园”三个字,像烙铁般刻在林可的脑海里。
韩阳提供的线索模糊得如同风中残烛,却承载着点燃最终真相的唯一希望。那个校外老房子,是陈重可能存放“早期探索性样品”的地方,极有可能就是报告中推测的“P-X Precursor”——“X物质”的前体,是未被爆炸摧毁的、足以撼动陆浩宇根基的铁证!
接下来的几天,林可如同一个幽灵,游荡在城市档案的电子边缘和“清风园”那片迷宫般的旧城区中。
第一步:定位。
“清风园”并非某个具体小区,而是这片老城区的旧称,范围不小。林可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旧报纸数据库,结合地图软件的历史图层功能,艰难地定位了“清风园”旧称覆盖的核心区域——一片由狭窄巷道、低矮旧楼和零星老式单位宿舍构成的复杂街区。时间久远,很多建筑早已翻新或拆除,寻找难度极大。
第二步:筛选。
她根据韩阳描述的“老房子”、“陈重经济状况一般”、“可能存放实验样品”等碎片信息,重点排查区域内最破旧、租金最便宜的出租屋片区。她伪装成做旧城改造调研的学生,拿着不显眼的平板电脑,在蛛网般的巷道里穿行,偷偷拍摄建筑外观和门牌号,记录可能的线索。手臂的针孔持续传来微弱但清晰的脉动,如同一个沉默的指南针,当她接近某些特定区域时,那脉动似乎会变得稍强一些?是错觉,还是……某种感应?她不敢确定,但将这种感觉默默记下。
第三步:突破。
几天徒劳无功的排查几乎耗尽耐心。就在林可怀疑韩阳记忆出错或样品早已被处理时,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在一条名为“细柳巷”的尽头,有一栋外墙斑驳、爬满枯萎藤蔓的三层红砖小楼。楼门口挂着一个歪斜的、字迹模糊的木牌:“清风园17号”。更重要的是,小楼底层有个小小的门面,挂着“诚信房屋中介”的褪色招牌,但窗户蒙尘,似乎生意惨淡。
直觉告诉她:就是这里!
林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走进了那间狭小、堆满杂物、弥漫着灰尘味的中介办公室。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正在听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戏曲的老太太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她。
“阿姨您好,”林可露出一个尽量无害的、带着点学生气的笑容,“我想打听一下,大概一年半到两年前,您这里是不是有个租客,叫陈重?明德大学化学系的博士生,个子挺高,戴眼镜,人很精神。”
老太太推了推老花镜,浑浊的眼睛在林可脸上打量了几圈,似乎在回忆。“陈重……?”她嘟囔着,翻开了手边一本厚厚的、封面油腻的登记簿,手指在发黄的纸页上慢慢划过。“哦……好像是有这么个小伙子……”她的手指停在某一页,“对!陈重!租的三楼最里面那间小阁楼!押一付三,租了快两年呢!小伙子人不错,挺安静,就是……唉,可惜了,听说后来在学校出事了?”
林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对,阿姨,就是那个陈师兄。”她语气低沉下去,“我是他学妹,学校那边……在处理他的遗物,有些私人物品可能还留在这里没清理。学校让我过来看看,房东这边……方便吗?”她巧妙地用了“学校处理遗物”的名义,增加可信度。
老太太叹了口气,摆摆手:“唉,人都不在了……东西啊……”她摇摇头,“早就清理了!出事没多久,学校……好像是保卫处的人?来过一次,把屋里的书啊、电脑啊都打包带走了,说是调查需要。剩下的,都是些零碎,不值钱的,我看没人要,就堆在顶楼杂物间了,想着哪天有空再扔。”
学校保卫处?调查需要?林可心中冷笑,这必然是陆浩宇或苏韵的手笔!他们果然没放过这里!但……杂物间?
“阿姨,那些零碎东西还在吗?”林可急切地问,“可能有些对他家人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比如笔记本、照片什么的……学校那边没找到,让我再问问。”
老太太想了想,点点头:“还在顶楼堆着呢。唉,你要找就上去看看吧,都是灰。钥匙在门框上面,自己拿吧。”她似乎对林可的“学妹”身份和“学校任务”没有太多怀疑。
……
顶楼杂物间低矮、闷热,堆积着破家具、旧报纸和各种废弃杂物,灰尘弥漫。
林可的心沉了一半。这里真的还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吗?她忍着灰尘和闷热,开始一点点翻找。旧纸箱里是发霉的衣物、缺页的小说、破损的台灯……没有半点与化学相关的痕迹。手臂的针孔脉动似乎变得有些焦躁。难道真的被彻底清理了?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角落一个不起眼的、落满厚厚灰尘的硬纸箱引起了她的注意。箱子被压在一个破柜子下面,上面还用胶带草草封着,写着“陈”字。她费力地将它拖出来。
打开纸箱,里面是几本翻烂的化学专业书——不是核心教材,更像兴趣读物、一些摇滚乐CD、几件旧T恤……都是私人用品,难怪被保卫处遗漏。林可有些失望,但还是仔细翻检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m.2yq.org)致命重生:化学物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