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江南,太湖之滨。周握瑜一行人快马加鞭抵达了“铁剑”翁伯生前所居住的“听涛山庄”。“听涛山庄”所处“神剑山庄”最隐秘的一座山内,山庄依山傍水,本是一处风景绝佳的清幽之地。但此刻,却被一层阴森死寂的气氛所笼罩。山庄已被苏州府衙查封,门上贴着白色的封条,几个衙役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
当地的苏州知府王大人,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官员,早已在此等候。见到周握瑜如此年轻,眼中闪过一丝轻视,但看到他手中那柄代表着皇权的尚方宝剑和钦差仪仗,又立刻堆起了满脸的谄笑。“下官苏州知府王知涣,参见钦差大人!”“王大人免礼。”周握瑜神色淡然,开门见山地问道,“本官要看案发现场,以及所有与此案相关的卷宗。”“是是是,大人请。”王知府连忙在前引路,一边走一边说道,“大人,此案……实在是诡异得很。下官与府衙的仵作反复勘察,皆毫无头绪。江湖人的事,打打杀杀,唉,难办啊……”他言语间,满是推诿之意,显然已将此案当做了一桩无头公案。
周握瑜没有理会他的抱怨,径直走进了翁伯遇害的书房。书房内,一切都还维持着案发时的原状,未有半分挪动或变动。一张色泽沉郁的紫檀木书桌端正地立在中央,桌面光可鉴人,边缘的雕花在昏暗光线里透着几分古雅;桌后是一把厚重的太师椅,椅面带着经年使用的温润光泽。四壁靠墙处,顶天立地的博古架满满当当地码着各式书籍,线装的古籍错落相间,书脊上的墨字在阴影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息。而在这书卷气之外,似乎还萦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怪异气味——那是血腥的腥甜与檀香的醇厚交织在一起,既刺鼻又诡异地交融,久久不散。周握瑜没有急着去看那张据说翁伯遇害时正坐着的太师椅,他的脚步放得极轻,先是绕着书房缓缓走了一圈,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尺,扫过每一处角落。他仔仔细细地检查了门窗:木门厚重,门闩稳稳地从内部插上,木质的插销与门框严丝合缝,边缘不见任何撬动或磨损的痕迹,显然未曾被外力破坏;几扇雕花木窗也同样完好无损,窗扇紧闭,窗棂上积着的那层薄薄的灰尘,均匀而完整,连一丝细微的拂动痕迹都没有,显然已是许久未曾开启过。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密室。他的目光缓缓下移,最终落在了地面上。书房的地面铺着厚厚的地毯,绒毛浓密,踩上去悄无声息,几乎能吸走所有声响。但周握瑜还是俯下身,单膝点地,伸出手指,极其小心地捻起一些散落在地毯纤维间、几乎肉眼难辨的尘土,将那一点点微末的颗粒凑到鼻尖,轻轻嗅闻着,仿佛要从这微不足道的气息中,捕捉到什么被忽略的线索。
“大人,这……”王知府不解地看着他的举动。“王大人,本官办案,不喜人打扰。”周握瑜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王知府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尴尬地退到门外。
周握瑜缓缓站起身,踱步走到那张太师椅前。椅面上,一片早已干涸的暗褐色血迹赫然在目,边缘微微发皱,像是凝固了一段惨烈的过往。他凝视着那片血迹,眉头微蹙,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代名宿“铁剑”翁伯的身影——这位以刚猛剑法闻名的前辈,竟会在这里毫无反抗地遭人毒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缓缓闭上眼,冯嫣儿对他说话时的神情与话语,此刻清晰地在耳畔回响;而自己曾反复研读的《洗冤录》中,那些关于凶案现场勘查、死因推断的字句,也一一浮现在脑海。他试着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在脑中一点点重构整个案发过程:凶手究竟是用了什么法子,能悄无声息地进入这个门窗紧锁、从内部封死的密室?更令人费解的是,翁伯身为江湖公认的一流高手,反应与身手都远超常人,为何会连一丝挣扎、一点反抗的痕迹都没留下,就这般突兀地殒命?无数个疑问在心头盘旋,周握瑜的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目光再次落回那片暗褐色的血迹上,仿佛要从这凝固的痕迹里,寻出那被时光掩埋的真相。
“卷宗。”他走出书房,对门外的王知府说道。王知府连忙将一叠写得潦草的卷宗递了上来。周握瑜一目十行地翻阅着,眉头越皱越紧。卷宗上,除了对现场的简单描述和“江湖仇杀,无从查起”的结论外,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仵作的验尸报告,更是简单到只有“胸口要害受创,失血过多而亡”寥寥数字。“本官要开棺验尸。”周握瑜放下卷宗,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什么?!”王知府大惊失色,“大人,万万不可啊!翁老前辈入土为安,开棺验尸,乃是大不敬!况且……况且尸身早已腐坏,又能验出什么来?”“这是命令。”周握瑜亮出了手中的尚方宝剑,“若有延误,以抗旨论处。”王知府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多言,只得立刻安排人手,前往翁家墓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湖武林榜请大家收藏:(m.2yq.org)江湖武林榜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