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焕新”项目第一阶段,在一种外人看来异常顺利、唯有内部核心人员才知其暗流汹涌的状态下,终于接近尾声。林小溪带领团队完成的最终版市场前期分析报告,厚厚一沓,数据详实,逻辑缜密,洞察犀利,甚至连附录里的备选方案都做得无可挑剔。这背后,是她和团队成员们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是她顶着巨大压力、反复推敲修改的成果。
阶段性总结会安排在周五下午。大会议室内,各部门负责人正襟危坐,气氛比起项目启动时少了几分剑拔弩张,多了几分尘埃落定前的审慎。
林小溪坐在靠后的位置,面前摊开着笔记本,手里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支普通的签字笔。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眼底带着无法掩饰的倦色,脸色也有些苍白,但她努力挺直背脊,维持着专注的姿态。
顾言琛坐在主位,听着各板块负责人的汇报,面容冷峻,看不出情绪。他偶尔会打断,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但不再像初期那样咄咄逼人。轮到市场部总监汇报时,他重点展示了小溪团队那份沉甸甸的报告成果,PPT上闪过一页页精心制作的图表和分析结论。
当展示到关于核心目标客群精准画像的部分时,顾言琛抬起手,示意暂停。
“这一部分,”他目光落在投影幕布上,声音平稳,“数据交叉验证的维度,是如何确定的?”
市场部总监显然准备充分,流畅地回答了问题,并特意补充道:“这部分深度分析,主要是林小溪组长主导完成的,她对本地市场的敏感度和数据挖掘能力非常突出。”
一瞬间,会议室里不少目光若有若无地飘向了林小溪。她感到脸颊微微发热,垂下眼睫,盯着笔记本上无意义的线条,心脏却不自觉地加快了跳动。她知道,这或许是总监在为她争取印象分,但也将她再次推到了顾言琛的目光焦点下。
顾言琛听完总监的解释,未置可否,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目光似乎随意地从汇报者身上移开,状似无意地扫过林小溪所在的方向。那目光停留的时间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同鹰隼掠过水面,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却让小溪感觉像是被无形的探针轻轻刺了一下,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没有再追问,示意汇报继续。
会议进行到总结环节。顾言琛言简意赅地回顾了各板块的进展,肯定了整体的推进速度,也指出了几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风险点。他的总结一如既往的冷静、客观,带着上位者特有的距离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会议即将以这种模式化的方式结束时,顾言琛话锋微微一顿,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后,像是经过斟酌般,落在了市场部总监,以及他身旁稍后位置的林小溪身上。
他的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什么褒奖的意味,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市场前期分析部分,”他清晰地吐出这几个字,会议室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逻辑基本清晰。为后续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林小溪猛地抬起头,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他……这是在肯定她的工作?
虽然措辞极其吝啬,“比较扎实”、“基本清晰”、“有价值的参考”,每一个词都带着克制和保留,远谈不上热情洋溢的表扬。但这确实是他——顾言琛,对她工作的第一次明确的、公开的正面评价。
没有预想中的如释重负或欣喜若狂,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瞬间攫住了她。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住,有点发紧,有点酸涩,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委屈。
她想起那些熬夜修改方案的夜晚,想起被他用红色批注指出的无数细节问题,想起面对潜在风险时的焦虑和无助,想起他回复邮件时那冰冷的“已阅,执行”……所有的辛苦、压力和坚持,仿佛都在这一刻,被这短短一句、不带任何私人感情的评语,轻描淡写地涵盖了。
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用几乎透支的精力,去换取他这样一句近乎施舍的、职业化的“认可”?
她垂在桌下的手,悄悄握成了拳,指甲抵着掌心。她强迫自己低下头,避开他那可能看过来的目光,也避开周围同事那些意味不明的注视。耳边是他继续做最后总结的声音,但她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脑海里反复回响着那句“比较扎实……基本清晰……”。
会议终于结束。众人纷纷起身,收拾东西,低声交谈着离开。林小溪还坐在原地,有些怔忡。直到同事小杨碰了碰她的胳膊,“溪姐,走啦?”
她这才恍然回神,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开始慢吞吞地整理自己的笔记本和电脑。
等她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到电梯间时,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等电梯的人。她找了个角落站定,望着不断变化的楼层数字,只想赶紧回到工位,收拾东西回家,把自己埋进柔软的床铺里,什么都不去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再见仍是心上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