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硝烟弥漫了半个月之久。杨滔的大军在西郡城外安营扎寨,与龟缩于城内的董卓军对峙。每日,杨滔都擂鼓叫阵,麾下将士们吼声震天,士气高昂,可董卓却铁了心坚守不出,如同一只缩进壳里的乌龟。
刘伯温皱着眉头,望着那紧闭的城门,心中忧虑。他来到杨滔营帐,抱拳说道:“主公,如今这局势,董卓坚守不出,我们强攻怕是损伤惨重。刘备、曹操加起来有二十万大军,正虎视眈眈盯着并州与洛阳。若此时我们陷入持久战,腹背受敌,恐有大祸。依臣之见,不如暂且摆兵言和,先稳定局势,再从长计议。”
杨滔坐在帅椅上,眉头紧锁,沉思良久。他深知刘伯温所言有理,可就这么放弃与董卓的决战,实在心有不甘。但理智最终战胜了冲动,他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说:“先生所言极是。传令下去,停止叫阵,派遣使者进城,与董卓商议言和之事。同时,密切关注刘备、曹操动向,加强各处防备,切不可让他们有机可乘。”一场大战的硝烟,在这暂时的言和提议下,似乎有了些许消散的迹象。
使者快马加鞭进入西郡城。董卓闻听杨滔要议和,心中暗喜,却仍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接见使者。使者恭敬地传达了杨滔的求和之意,并表示愿以一定粮草换取双方罢战。董卓捻须思考片刻后道:“回去告诉你家主公,本公可以答应和谈,但除粮草之外,还需让出并州三城。”
使者回报杨滔,杨滔听闻勃然大怒,“董卓老儿,好生贪婪。”刘伯温劝道:“主公莫急,此乃董卓试探,我们不妨回复他,可让出一座小城,但他必须承诺一年内不得侵犯我其他领地。”杨滔无奈只能应允。
使者再次进城,董卓收到答复后,虽嫌城池少,但考虑自身目前也无力再战,便同意了。和约达成那日,杨滔望着西郡城方向,暗暗发誓:“今日之和非吾所愿,待他日羽翼丰满,定踏平此地。”而城中董卓也想着:“杨滔小儿,暂放汝一马,日后必取汝首级。”两方罢兵,这乱世中的短暂和平拉开帷幕,可背后的暗流涌动却未曾停歇。
营帐之内,烛火摇曳。杨滔一脸凝重地望着对面的鬼谷子,抱拳说道:“如今刘备势力渐大,已对我等构成严重威胁,先生可有良策?”鬼谷子轻抚长须,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刘备以仁德之名招揽人心,麾下人才济济,不可小觑。但他如今分兵多处,并州乃其薄弱一环,若我们集中兵力突袭并州,必能打乱其部署。”杨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点头称是:“先生所言极是,末将愿领大军前往,定要让刘备知道我等厉害!”两人又仔细商讨了行军路线、战术安排等细节,直至深夜。
商议妥当后,杨滔一刻也不敢耽搁。他大步走出营帐,对着麾下将士高声下令:“众将士听令!火速集结,随本将军即刻出发,支援并州!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不得有误!”军令如山,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坚毅的面容。杨滔骑在战马上,望着士气高昂的军队,心中充满信心,期待着在并州与刘备军展开一场激烈交锋,一举扭转局势,让自己的势力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西郡城的城楼上,董卓望着远方,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对着身旁的李儒和贾诩说道:“张仪成功了。”那声音中带着几分畅快。
李儒微微皱眉,目光深邃,略一思索后赶忙说道:“主公,此刻虽有喜讯传来,但切不可掉以轻心。杨滔势力不容小觑,我们当下之急是加急恢复西凉的实力,再与杨滔一战。否则,待杨滔回过神来,重新部署兵力,恐怕局势于我们不利。”
董卓浓眉一皱,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嘟囔道:“本太师还怕他不成?”贾诩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主公英勇无敌,自是不惧。然而杨滔狡诈多端,且其麾下兵将众多,若能趁此时机休养生息,恢复西凉元气,整军备战,届时与杨滔对阵,我方胜算更大。”
董卓听后,沉默片刻,缓缓点头:“罢了,就依你们所言。传令下去,全力恢复西凉,招募新兵,筹备粮草军械,不得有误!”他大手一挥,神色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儒和贾诩相视一眼,各自领命而去,西郡城上一时间忙碌起来,众人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杨滔赶了三天三夜的路,终于到达并州边境。他身心俱疲,刚下令队伍原地休息一天,自己还未及卸下盔甲,喝口水解乏,便有士兵匆忙来报:“将军,大事不好!吴起派关羽、赵云猛攻李牧和岳飞的防线,形势危急!”杨滔听闻,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焦虑。
此时,鬼谷子和刘伯温来到他身边。杨滔看向两位智者,急切地寻求对策:“二位先生,如今局势紧迫,该如何是好?”鬼谷子轻抚长须,目光深邃地说:“关羽、赵云皆是勇猛之将,且吴起善用奇谋。李牧与岳飞虽不逊色,但此刻怕是腹背受敌。当务之急,需派兵驰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请大家收藏:(m.2yq.org)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