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宫里的苏嬷嬷亲自来请,言及太皇太后因宫中近日事多而心绪不宁,欲寻太后说话宽慰。这看似寻常的关怀,在刚刚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宫闱清洗后,却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孝惠章皇后,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如今稳坐慈宁宫,地位尊崇无比、几乎已超脱于寻常后宫争斗之上的老祖宗,平日深居简出,罕问世事,此刻突然主动相邀,绝不仅仅是闲聊解闷那么简单。云澈心中警醒,意识到这或许是她真正步入帝国最核心权力圈层的又一道门槛,也是检验她近期所为是否“过关”的一次重要觐见。
她不敢怠慢,精心准备后,便带着铃铛儿,乘轿前往慈宁宫。一路上,她心中飞快思量。太皇太后此番召见,目的可能有三:一是作为后宫真正的定海神针,对近期接连“病逝”两位太妃之事表示关切,需要她这个现任太后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以安抚可能存在的宗室疑虑;二是借此机会,亲自审视她这个凭借“非常”手段迅速站稳脚跟的孙媳,评估其心性、能力以及对皇孙胤禛的真实影响;三则可能隐含更深层的意图,或警示,或安抚,或……某种交易。
踏入慈宁宫,气氛与承乾宫乃至寿康宫都截然不同。这里没有过分奢华的金碧辉煌,却处处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庄重与威仪,空气中有淡淡的檀香,混合着陈年木料与书卷的气息,令人不自觉便收敛心神。太皇太后并未在正殿接见,而是在一处暖阁内。云澈在苏嬷嬷的引导下入内,虽不能视,却能清晰地感知到上方榻上那位老人身上散发出的、如同古井深潭般沉静却蕴含无边力量的气场。
“孙媳给皇祖母请安,恭祝皇祖母凤体康健。”云澈依足礼数,恭敬下拜,声音温婉沉静,不见丝毫慌乱。
“起来吧,坐到哀家身边来。”太皇太后的声音平和舒缓,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并未立刻提及宫中风波,而是先问了些胤禛的饮食起居、读书进度,语气如同寻常人家的祖母关心孙儿,亲切而自然。
云澈一一谨慎作答,言辞间充满对胤禛的关爱与期许,并将裕亲王及诸位辅政大臣的尽心辅佐恰到好处地褒扬了几句,显得识大体、顾大局。她能感觉到,太皇太后看似随意的问话,实则每一句都在细微处考察着她的心态、见识以及与皇帝、与朝臣的关系。
闲话片刻后,太皇太后话锋终于转向了正题,语气依旧平和,却多了几分深意:“近来宫中颇多事端,良太妃、恭太妃接连薨逝,虽说年事已高,也是寿数使然,终究令人唏嘘。皇帝年幼,你这做母后的,执掌宫闱,维系安宁,担子不轻啊。”
来了。云澈心知关键时刻已到。她微微垂首,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皇祖母垂询,孙媳不敢隐瞒。近日宫中之事,确有些蹊跷。孙媳蒙先帝与皇上信重,忝居太后之位,唯战战兢兢,以护佑圣躬、肃清宫闱为己任。良太妃、恭太妃之事,内务府与慎刑司已详加查证,虽对外以疾薨告之,然其中隐情……关乎邪祟厌胜,意图动摇国本,其心可诛!”她将事件定性为“邪祟厌胜”,既点明了严重性,又避免了直接指控具体人事,留有余地。
她略作停顿,感受到太皇太后气息微凝,继续道:“幸得祖宗庇佑,皇上洪福齐天,孙媳亦偶得高人指点静心法门,方能于冥冥中有所感应,察觉奸邪,会同裕亲王及时处置,未酿成大祸。然事后思之,仍不免后怕。如今奸佞已除,宫闱暂安,然孙媳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唯有更加勤谨小心,整肃宫规,防微杜渐,方能不负皇祖母与先帝厚望。” 这番话,既说明了情况,突出了自己的功劳与忠诚,又将功劳归于“祖宗庇佑”和“高人指点”,显得谦逊而不居功,同时表达了继续整肃宫闱的决心,姿态摆得极正。
太皇太后静静地听着,良久,才缓缓道:“你能如此想,甚好。后宫之地,看似富贵温柔,实则暗流汹涌,历来是非之多,尤胜前朝。你能以皇上安危为重,明察秋毫,果断处置,足见沉稳有识。裕亲王辅政,于外朝自是得力,然内宫之事,终须你多费心。” 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将内宫管理的责任更明确地放在了云澈肩上,意味着对她能力的认可。
“孙媳谨记皇祖母教诲,定当竭尽全力。”云澈恭声应道。
“嗯,”太皇太后语气转缓,仿佛闲话家常般说道,“你目不能视,却能心明如镜,亦是难得。先帝在时,便常言你心性殊异。如今看来,果然不虚。这深宫之中,有时看得太清,反是负累;心若澄澈,倒能照见真实。你好生抚育皇帝,稳守中宫,便是对大清最大的功劳。” 这话语带双关,既是对她“特殊能力”的一种默许和安抚,暗示只要她安分守己、忠于皇帝,其“殊异”之处便可被容忍甚至视为优势;同时也是一种告诫,提醒她权力越大,越需谨慎,不要逾越本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m.2yq.org)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