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白大褂与调色盘之间
评审室的LED灯在清晨七点就亮得刺眼,林晚星摸着桌角的防撞条确认弧度,指尖触到磨砂质感的表面——和她在方案里标注的「防指纹医疗级涂层」分毫不差。投影屏上循环播放着3D漫游动画,星空主题的病房在虚拟阳光里流转,床头板的星星模块正演示着紫外线消毒时的旋转轨迹。
程野母亲坐在评审席最右侧,白衬衫领口别着医院旧款工牌,镜片反光遮住了她望向PPT上「可拆卸主题面板」时的神情。基建科张主任清了清嗓子:「这次评审特别邀请到感染科原护士长程女士作为医疗安全观察员,大家掌声欢迎。」在稀落的掌声里,林晚星注意到母亲翻开的笔记本上,前两页密密麻麻记着「模块接口消毒盲区」「涂层耐消毒剂腐蚀性」等问题。
「先请林设计师阐述核心设计理念。」张主任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林晚星点击遥控笔,画面切换到「医疗空间情感化设计」章节:「我们通过300份患儿家长问卷发现,87%的陪护者认为『病房像家』能缓解焦虑。可拆卸主题面板采用快拆式卡扣,护士站可远程控制锁定,既满足不同患儿的个性化需求——比如白血病患儿小羽喜欢宇宙主题,早产儿病房可以切换成暖色调星云——」
「等等。」程野母亲突然开口,钢笔尖敲在投影屏上「卡扣材质」的标注处,「这种ABS工程塑料的耐温性参数是多少?上周儿科病房紫外线消毒设备故障,导致墙面涂层释放有害物质的案例,你们知道吗?」她翻开面前的《医院感染控制月报》,「第三页提到,非医用级材料在≥50℃环境下会加速老化,释放甲醛。」
会议室的空调突然变得刺骨。林晚星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混着程野调整坐姿时白大褂的窸窣响,指尖在遥控笔上停顿半秒,调出材料检测报告:「我们选用的是通过ISO 生物相容性认证的医用级ABS,耐温范围-20℃至70℃,甲醛释放量低于0.05mg/m3,这是省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她注意到母亲的钢笔尖在「耐消毒剂擦拭次数」栏画了圈,补充道,「表面涂层经过2000次氯消毒液擦拭测试,未出现剥落或变色。」
评审席中部的儿科主任王医生点点头:「这点我们护士站可以作证,上周拿样板做过感控实验,比传统墙漆更耐擦洗。」他转向程野母亲,「而且模块拆卸设计确实方便术后患儿的环境更换,比如小羽做完骨髓移植后,我们能快速换成他喜欢的星空主题,对心理疏导有帮助。」
「个性化设计不能凌驾于医疗标准化。」母亲的声音像她手中的钢笔尖般锋利,「每个模块的接口缝隙都是潜在的积尘区,你们计算过护士每天擦拭需要多花多少时间吗?」她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程野,「程医生上周值夜班时,是不是发现2床的防撞条卡扣里卡着奶渍?」
程野的手指在桌下轻轻碰了碰林晚星的手背,算作无声的安抚:「是我在晨交班时提过这个问题,不过晚星的团队已经优化了卡扣弧度,缝隙从2mm缩小到0.5mm,符合《医用设备接口设计规范》里的防尘标准。」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贴着改进后的3D打印模型照片,「我们还设计了配套的微型吸尘器,护士站就能取用。」
林晚星看见母亲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唇角几乎不可察地动了动——那是程野教过她的,母亲对专业细节认可时的微表情。趁气氛稍缓,她调出「小羽病房特殊改造方案」:「针对白血病患儿的层流病房需求,我们在主题面板内侧增加了HEPA过滤膜,模块重量控制在1.2kg以内,护士单手就能拆卸,不会影响层流系统的气压平衡。」屏幕上跳出小羽的画像,戴着宇航员头盔的男孩正对着虚拟病房模型比耶,「小羽妈妈说,他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和护士阿姨一起『换星星』。」
「但层流病房的墙面承重标准是5kg/㎡,你们的模块加上过滤膜已经接近临界值。」程野母亲突然抽出一张A4纸,上面是她连夜计算的力学分析图,「这里的卡扣受力点如果偏移1cm,承重能力会下降18%。」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页声,林晚星认出那是母亲用程野的医用处方笺画的,边角还留着「程野收」的旧字迹。
空气仿佛凝固了。林晚星忽然想起昨夜在程野公寓,两人对着小羽的CT片调整模块支架位置,他用解剖刀在泡沫板上刻出承重结构的样子。此刻她调出最新的结构设计图,红色标注的受力点正好与母亲的计算重合:「我们接受程护士长的建议,将卡扣位置向中心偏移1.5cm,同时增加三角支撑结构。」她点击动画演示,模块在虚拟层流病房中稳稳卡住,「这是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力学测试报告,承重能力提升至7kg/㎡。」
评审席传来基建科工程师的低声议论:「这姑娘的方案居然能扛住程护士长的三连问。」王医生笑着翻到家长联名信那页:「最难得的是家长们的反馈,你们看李女士写的——『第一次觉得医院的墙不是冷的』。」他推了推眼镜,「上个月有个躁郁症患儿,在普通病房大闹,转到林设计师做的样板间后,居然安静地盯着星星墙看了半小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光里的细水流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时光里的细水流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