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毫米之间的生命刻度
层流病房的净化机组在凌晨两点发出蜂鸣,林晚星举着工程手电贴近墙面,光束掠过主题面板与送风装置的接缝——那条细如发丝的阴影,像道未愈合的伤口横在雪白墙面上。施工队长举着激光测距仪的手在发抖:「图纸上标注的安装间隙是3mm,可设备实测法兰边宽度多出0.7mm,现在模块卡不进去……」
程野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地上散落的三角支架零件,他接过林晚星手中的3D打印小样,指腹碾过卡扣边缘的防滑纹:「层流系统的送风压差必须控制在±0.5Pa,这种毫米级误差会导致气流紊乱。」手机屏幕亮起,是儿科病房发来的小羽体温监测预警,他喉头滚动了下,目光转向倚在门框上的母亲。
程野母亲的白衬衫领口还别着白天评审时的工牌,手中那本边角磨毛的感控笔记本摊开在「洁净区装修工程验收标准」章节,钢笔尖正在「设备安装精度允差」条目下划出重线:「2018年新生儿科NICU改造时,也是差1mm的密封间隙,导致革兰氏阴性菌滋生。」她抬头望向林晚星,镜片在冷光下泛着银灰,「你们现在的方案,准备怎么处理?」
林晚星的指甲掐进掌心,昨夜在程野公寓用手术刀修改的泡沫模型还摆在工具台上,新调整的卡扣位置此刻正与现实中的设备法兰产生冲突。她调出BIM模型的截面图,红色误差区域像块淤血:「我们可以把模块边缘的密封胶条厚度从2mm减到1.3mm,同时在卡扣内侧增加楔形垫片——」
「胶条减薄会影响气密性。」程野母亲的钢笔尖敲在笔记本「微生物污染风险」那页,「省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去年通报的案例,就是密封材料厚度不足导致的交叉感染。」她忽然翻开内页,露出贴在夹层里的旧照片——二十年前的层流病房,年轻的自己正半跪在地上检查墙角缝隙,白大褂下摆沾满灰尘。
施工队长擦着额角的汗:「要不先按原方案装,反正差不到一毫米,肉眼都看不见……」
「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看得见。」程野母亲的声音像速冻剂般凝结了空气,她转向林晚星,语气稍缓,「你方案里写过『医疗空间的每个毫米都是生命刻度』,现在愿意为这句话让步吗?」
手机再次震动,小羽妈妈发来的视频通话界面跳出半张泛黄的脸,背景里监护仪的滴滴声密如鼓点。林晚星接通的瞬间,小羽虚弱的声音混着氧气面罩的嘶鸣传来:「姐姐的星星……是不是迷路了?」镜头晃动着拍到床头未拆封的主题面板,画着宇航员的包装纸边角翘起,像只折翼的纸船。
程野突然按住林晚星冰凉的手腕,将她拉到设备旁,用解剖刀般的精准指出问题:「送风装置的法兰边是可拆卸结构,厂家手册里标注允许±1mm的调节量。」他翻开手机里存的设备说明书,指尖划过「维护保养」章节,「我们可以松开固定螺栓,把法兰边向内平移0.5mm,这样既不影响设备承重,又能留出足够的卡扣空间。」
林晚星的眼睛亮起来,立即调出设备厂家的技术联络单:「上周对接时他们提到过法兰调节,但说需要专业工程师操作——」
「我来。」程野母亲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纸袋,倒出整套精密工具,最上面的不锈钢镊子正是程野小时候见过的、母亲用来夹取手术缝线的那把。她戴上老花镜,指尖在法兰螺栓上摸索的动作却比年轻人还稳:「2003年SARS病房改造时,我跟着工程师学过层流设备拆装。」
当第八颗螺栓发出轻微的「咔嗒」归位声,程野看见母亲鬓角的白发沾着金属碎屑,突然想起十六岁那年,自己在解剖课上紧张得划破手指,母亲也是用这样的镊子帮他处理伤口,动作同样精准而温柔。
林晚星举着塞尺插入面板与法兰的间隙,0.8mm的薄片刚好卡住:「现在间隙在安全范围内,密封胶条可以保留1.8mm厚度。」她调出实时监测数据,送风压差波动值降到0.3Pa,「程护士长,这样既符合感控标准,又能保证模块安装。」
程野母亲的手指在设备表面轻轻叩击,像在弹奏无声的钢琴曲,这是她确认安全时的习惯动作。当监测屏上的绿色信号灯稳定亮起,她忽然从笔记本里抽出张泛黄的便签,上面画着改良版的卡扣结构——正是三小时前林晚星在草稿纸上反复勾勒的方案。
「这里可以再加个圆弧过渡。」她的笔尖在便签角落点了点,「就像你在防撞条上设计的防积尘弧度,能减少15%的清洁死角。」镜片后的目光第一次有了温度,「当年我总觉得医疗设备不该有多余的曲线,直到看见小羽画的星星卡扣……」
施工队长的对讲机突然响起,护士站传来紧急通知:小羽的粒细胞计数跌破临界值,需要立即转入层流病房。林晚星抓起已经准备好的主题面板,模块边缘的导光条在跑动中亮起淡蓝色微光,像条为小羽铺就的星河小径。程野母亲抱着工具袋跟在后面,忽然伸手按住她的肩膀:「我来帮你检查面板的HEPA过滤膜密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里的细水流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时光里的细水流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