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暮色总是来得格外早,琉璃瓦在夕阳余晖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林宸手持紧急求见的牙牌,在小黄门的引导下,再次踏入这座帝国的心脏。与前两次不同,这次他心中揣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足以引发朝野震动的惊疑。
平台之上,崇祯皇帝似乎刚刚批阅完奏章,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焦躁。北方的边患,内部的党争,还有永远也填不满的国库,像几座大山压在这位年轻天子的肩头。
“林宸,何事如此紧急?”崇祯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然林宸的突然求见打断了他的休憩。
“陛下,臣有要事禀奏,事关京畿安危,恐有奸人作乱!”林宸没有迂回,直接切入主题,将近日调查所得——漕帮异动、勾结不明商人囤积火药,以及京城粮商统一行动、疑似人为操纵粮价——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
他没有添加过多个人揣测,只是摆出事实,但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后,一个模糊却危险的阴谋轮廓已然显现。
“……陛下,漕帮囤积火药,其心叵测。粮价若持续飞涨,京师百万军民人心惶惶。若此时漕帮在通州等漕运要害或京畿之地制造爆炸、骚乱,内外呼应,则局势顷刻可危!臣怀疑,此非孤立事件,背后必有黑手统一策划,其目的,恐在扰乱京畿,动摇国本!”林宸最后总结道,声音凝重。
崇祯皇帝听着,脸色从最初的疑惑,逐渐转为震惊,最后化为铁青。他猛地从御座上站起,在平台上急促地踱步。
“火药……粮价……内外呼应……”崇祯喃喃自语,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击在他的心头。他登基以来,无时无刻不处在内忧外患的焦虑之中,林宸所描述的场景,正是他内心深处最恐惧的噩梦之一!
“可知背后主使何人?!”崇祯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林宸,那眼神中充满了被触犯逆鳞的暴怒。
“臣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指向具体之人。”林宸如实回答,“但能同时调动漕帮这等地方势力,并协调京城数家大粮行统一行动,其能量绝非寻常商贾或地方豪强所能及。臣怀疑,或与朝中某些人,乃至……前番未曾肃清之余孽有关。”他再次隐晦地点出了阉党残余的可能。
“余孽!又是余孽!”崇祯咬牙切齿,他对阉党的恨意早已深入骨髓,“他们这是贼心不死!想要朕的江山不得安宁!”
他深吸几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他知道此刻需要的是冷静和决断。
“林宸,依你之见,当下该如何应对?”
“陛下,此事宜疏不宜堵,宜速不宜迟!”林宸早有腹案,立刻答道,“臣有三策,请陛下圣裁!”
“讲!”
“其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对漕帮及粮商,表面上维持现状,暂不采取强硬措施,以免打草惊蛇,逼其狗急跳墙。暗地里,由锦衣卫与顺天府精干力量联手,严密监控,查明其核心首脑、火药藏匿地点及资金最终来源!”
“其二,釜底抽薪,稳定民心。粮价是关键。请陛下密旨户部,即刻开启京通仓部分存粮,由顺天府组织可靠商号,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定点、限量投放市场,平抑粮价,安定人心。同时,放出风声,言朝廷已从南方调运大批粮米不日抵京,打击囤积居奇者的气焰!”
“其三,张网以待,雷霆一击。待证据确凿,锁定幕后主使及核心人员后,由陛下钦定,统一行动,同时抓捕,力求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崇祯仔细听着,眼中光芒闪烁。林宸的方略,既有稳妥的侦查,又有安抚民心的举措,更有最后凌厉的打击,环环相扣,确实老辣。
“准!”崇祯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做出了决定,“骆养性(锦衣卫指挥使)那边,朕会亲自交代。户部开仓平粜之事,朕也会让李师(李国普)去协调。林宸!”
“臣在!”
“朕命你总揽此事侦办事宜,锦衣卫、顺天府乃至五城兵马司,凡所需人手,皆可协调调用!一应进展,密折直奏!务必给朕将这伙乱臣贼子,连根拔起!”崇祯的声音带着凛冽的杀意。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林宸心中一定,有了皇帝的全权授权和锦衣卫的介入,他行动起来就方便多了。
离开皇宫时,夜色已浓。北京城的万家灯火在脚下蔓延,看似平静,却暗藏汹涌。林宸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他不仅是在追查一桩阴谋,更是在与时间赛跑,必须在对手发难之前,抢先扼住他们的咽喉。
回到府丞衙署,林宸立刻秘密召见了骆千户(现已是指挥同知)和张典史。传达了皇帝旨意后,三方力量迅速整合,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向漕帮、粮商以及那隐藏在迷雾深处的幕后黑手。
压力如山,但林宸的眼神却越发锐利。他喜欢这种挑战,喜欢将历史的走向,一步步扳向自己期望的方向。
这一夜,顺天府衙和锦衣卫衙门的灯火,亮至天明。
---
(下一章,多方侦查,锁定目标,收网前夕)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