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的坚守,暂时遏制了皇太极直取北京的兵锋,但大明王朝内部的裂痕,却在巨大的压力下愈发明显。
北京城内,尽管崇祯已下旨死守,恐慌依旧蔓延。粮价飞涨,谣言四起,不断有官员暗中将家眷财物送出城外。紫禁城中,崇祯皇帝夜不能寐,对任何风吹草动都疑神疑鬼。
这一日,平台召对,商议调兵勤王事宜。兵部尚书梁廷栋奏报,洪承畴已率关宁铁骑出山海关,但进展缓慢;左良玉拥兵自重,借口粮饷不足,迟迟不动;唯有曹变蛟、黄龙等部已与虏寇接战。
“陛下,”周延儒出列,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如今各地兵马逡巡不前,皆因粮饷不济,号令不一。臣以为,当派一重臣,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统一调度,方可解京师之围。”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纷纷附和。谁都明白,这“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之位,权柄极重,谁能拿到,便是此刻朝廷真正的掌权者。
崇祯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周延儒身上:“周先生以为,何人可当此重任?”
周延儒躬身道:“臣举荐……原任蓟辽督师,孙承宗,孙老先生!孙老德高望重,熟知兵事,定能统合诸将,解京师之危!”
推荐孙承宗?殿内不少人都愣了一下。孙承宗年事已高,且已致仕多年,周延儒此举是何意?
梁廷栋立刻出列反对:“陛下!孙老虽德高望重,然年事已高,精力恐有不济。如今军情如火,需一精力充沛、勇于任事之臣!臣举荐陕西巡抚孙传庭!孙传庭刚在居庸关击退虏寇,勇略过人,可当此任!”
“梁部堂此言差矣!”周延儒一党官员立刻反驳,“孙传庭虽勇,然资历尚浅,如何能服众?何况其远在居庸关,如何总督天下兵马?”
“那周阁老举荐孙承宗,孙老如今在老家高阳,岂不更远?”
双方顿时争论不休。崇祯被吵得头疼,心中更是烦躁。他知道周延儒举荐孙承宗,无非是看中孙老年迈,便于幕后操控,而梁廷栋举荐孙传庭,则是真心为国。但他既担心孙传庭资历不够,又恐孙承宗老迈误事,一时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入内,在王承恩耳边低语几句。王承恩脸色微变,上前对崇祯低声道:“皇爷,锦衣卫骆养性有密奏,言……言兵部职方司郎中吴昌时,与城外虏寇有……有书信往来……”
“什么?!”崇祯猛地站起,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吴昌时是周延儒的门生,也是力主招抚郑芝龙的干将之一!
他目光如刀,猛地射向周延儒。周延儒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目光看得心中一寒,不明所以。
崇祯强压下立刻发作的冲动,他知道此刻朝局动荡,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轻易动一位阁老。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冷声道:“总督之事,容后再议!退朝!”
退朝后,崇祯立刻密召骆养性。
“吴昌时通虏,证据确凿?”崇祯声音冰冷。
骆养性跪奏:“陛下,臣手下截获吴昌时派往城外的心腹家仆,搜出密信一封,信中向虏酋透露我军兵力部署,并……并建议虏寇绕过坚城,专事劫掠,以疲我军民……”
“砰!”崇祯一拳砸在龙案上,气得浑身发抖,“逆臣!国贼!给朕拿下吴昌时,严加审讯!朕要看看,到底是谁在后面指使!”
“臣遵旨!”骆养性领命而去。
吴昌时很快被锦衣卫从兵部衙门带走,投入诏狱。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周延儒闻讯,惊得手中茶盏落地,他知道,这是冲着他来的!
他立刻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阁老,吴昌时落入骆养性之手,恐怕……恐怕熬不住啊!”一个心腹忧心忡忡。
“必须尽快与他切割!”另一个心腹急道,“就说吴昌时是背主妄为,与阁老无关!”
周延儒脸色阴沉,在房中踱步。他知道,这是林宸一派的报复,也是皇帝对他不满的爆发。一旦吴昌时扛不住,攀咬出他,后果不堪设想。
“去,告诉诏狱里的人,让吴昌时……闭嘴。”周延儒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还有,立刻让我们在都察院的人,弹劾林宸!就说他拥兵自重,在居庸关观望不前,贻误军机!再把之前开海靡饷、结交内侍的旧账翻出来!要快!”
他这是要搅浑水,转移视线,将火引到林宸身上。
果然,次日,都察院便有多名御史联名上疏,弹劾林宸“居庸关坐拥精兵,却与虏寇对峙不战,坐视虏骑蹂躏京畿”、“此前开海通商,耗费国帑无数,于国无益,反生事端”,甚至再次提及他“结交内侍,窥探宫禁”。
这些弹章如同毒箭,射向远在居庸关的林宸。
而此刻的居庸关,也并不平静。孙传庭、林宸虽然打退了八旗军的几次进攻,但关内物资日益匮乏,伤员得不到有效救治,士气开始低落。
更让他们忧心的是,关外虏寇似乎改变了策略,不再强攻居庸关,而是分兵四出劫掠,切断关城与外界联系,试图困死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