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的初夏,北疆战局在卢象升与林宸一外一内、一明一暗的默契配合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僵持的战线之下,是意志、谋略与资源的激烈碰撞。
一、 宣府坚壁,卢帅扬威
宣府城外,豪格的大营连绵不绝,但攻势却明显受阻。卢象升抵达后,并未急于求战,而是展现出其名将的扎实功底。
他亲率天雄军精锐,利用夜色掩护,发动数次精准的反击,拔除了清军在宣府外围构筑的几处关键营垒,重新打通了与城内守军的直接联系。同时,他严令各部深挖壕沟,加固营寨,广设拒马、陷坑,将宣府外围打造成一个刺猬般的防御体系。
豪格几次派兵试探,皆在明军严密的火铳射击和灵活的反击下损兵折将。明军士气在卢象升的指挥下逐渐恢复,尤其是卢象升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每亲临最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军心。
“卢阎王(清军对卢象升的畏称)……名不虚传。”豪格在中军大帐内,看着沙盘上纹丝不动的明军防线,眉头紧锁。他原本以为孙传庭重伤,明军必溃,没想到来了个更难缠的卢象升。强攻损失太大,绕行又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一时间竟有些进退维谷。
二、 辽东烽烟,水师破袭
与此同时,登州水师在黄龙的率领下,再次扬帆出海。这一次,目标直指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此时称旅顺口,为明军旧地,后金占据后作为水师基地之一)。
“目标,旅顺口清军船厂、粮仓!各舰按预定计划,展开攻击!”黄龙站在“靖海”号舰首,果断下令。
“靖海”、“镇海”级战舰凭借其火炮射程和威力优势,在安全距离外对旅顺口沿岸设施进行猛烈炮击。沈廷扬组织的沙船队则搭载着陆战队员,在炮火掩护下,迅猛登陆,突袭岸上守军。
驻守旅顺口的清军兵力有限,且多为汉军旗或辅兵,面对明军水师精锐的突然袭击,顿时大乱。船厂内正在修建的几艘船只被焚毁,码头仓库烈焰冲天。黄龙甚至指挥舰队冲入港内,以侧舷炮火近距离轰击,击沉、焚毁了停泊的二十余艘大小船只。
此次破袭,虽未占领旅顺,但给予后金刚刚起步的水师力量以沉重打击,焚毁了大量后勤物资,再次震动沈阳。
“混账!明狗水师,欺人太甚!”皇太极在盛京接到旅顺遇袭、损失惨重的消息,勃然大怒。辽东是他的根本之地,接连被明军水师骚扰,让他如芒在背。他严令沿海加强戒备,并开始认真考虑组建一支能与明军抗衡的水师,但这非一日之功。来自辽东的压力,让他对前线的豪格、多尔衮催促进军的旨意,不由得带上了一丝焦虑。
三、 京城暗战,林宸施压
京城之中,林宸敏锐地抓住了水师再次建功带来的契机。
“大人,江南传来消息,我们散播的‘加征练饷’风声,已引起不小骚动。几家与周阁老关系密切的大丝商,开始坐立不安了。”苏明远汇报。
“很好。”林宸嘴角泛起一丝冷意,“把我们在通州仓场和江南丝市查到的一些‘细枝末节’,‘不小心’漏一点给都察院里那些还算正直的御史。记住,只是‘细枝末节’,足够让他们闻着味上书即可。”
“学生明白!”
很快,几份语气相对克制但指向明确的弹章,再次递到了崇祯的案头,内容涉及户部粮饷调拨中的“积弊”以及江南某些官员“与民争利”。这些奏疏并未直接攻击周延儒,但剑锋所向,明眼人皆知。
周延儒和杨嗣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前方卢象升像根钉子一样扎在宣府,后方林宸又不断利用水师胜利和民间舆论造势,步步紧逼。他们意识到,若再在粮饷上做过于明显的手脚,恐怕会引火烧身。
“暂且……收敛些。”周延儒不得不对杨嗣昌吩咐,“先保证前线最基本的供应,不能让卢象升找到借口发作。至于林宸……哼,来日方长!”
来自朝堂的掣肘虽未完全消除,但总算为卢象升争取到了一个相对顺畅的后勤环境,粮草军械的输送效率有所提升。
四、 林府稚慧,巾帼初显
林府之内,氛围虽因外界战事而略显凝重,但孩子们的成长却带来了些许亮色。
小林萧读书练武愈发刻苦,小小年纪,已能将《孙子兵法》的某些篇章背得滚瓜烂熟,还能提出些稚嫩却颇有见地的看法,让偶尔前来探望的孙传庭(伤势稍有好转)都啧啧称奇。
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岁多的林玥。她不像哥哥那样活泼好动,反而异常安静,对数字和图形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这日,林宸在书房处理公务,林玥竟悄悄溜了进来,趴在桌边,看着一张简易的北疆舆图,用小手指点着上面的符号。
“爹爹……这里,好多圈圈?”她指的是标注军队驻防的符号。
林宸心中一动,柔声问:“玥儿觉得这些圈圈是什么?”
林玥歪着头,想了想:“是……是好多好多的人?像……像蚂蚁搬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