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后山的镜湖常年笼罩着薄雾,湖面如打磨过的铜镜,将天光云影映照得纤毫毕现。慈航道人踏着湖边的青石小径缓步而行,玉净瓶中的三光柳枝条轻扫过水面,激起的涟漪尚未扩散便已平复 —— 这是他从《金刚经》中悟出的 “应无所住” 心法,让身形与水波同频,方能在动中保持静定。
“慈航师弟果然在此。” 普贤真人的声音自雾中传来,他身披的白象法袍上绣着细密的卍字纹,行走时衣袂翻飞如白鸟振翅,手中的琉璃盏盛着半盏月光,洒下的银辉在雾中凝成细小的光点。“听闻你与文殊师兄辩经彻夜,连师尊都赞你‘悟透不二法门’。”
慈航道人停下脚步,腕间的念珠在指尖转了半圈:“普贤师兄取笑了。” 他望着湖面倒映的自己,忽然觉得那影像有些虚幻,“我与文殊师兄不过是各抒己见,哪谈得上悟透?” 三光柳的露水落入湖中,激起的涟漪竟将两人的倒影重叠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普贤将琉璃盏举到眼前,月光透过盏壁折射出七彩光晕:“师弟可知,你方才说‘分不清’三字,已触到观空之理?” 他踏着水面走到湖心,白象法袍的下摆扫过水面却未沾半滴水珠,“世人执着于分别,才会有你我、佛道、善恶之分。若能观空,便知这些分别皆是妄念。”
慈航道人望着普贤在水面留下的脚印 —— 那些脚印并未沉入水中,而是化作朵朵白莲花,在湖面缓缓绽放。“师兄说的观空,莫非是‘万物皆空’之意?” 他想起西陲的沙枣林,那些真实可触的果实,怎么可能是空?指尖的念珠忽然加快转速,与湖面的波纹产生奇妙的共鸣。
普贤摇头轻笑,琉璃盏中的月光忽然倾泻而下,在湖面凝成面水镜,镜中映出沙枣从开花到结果再到腐烂的全过程。“这沙枣是实有,其生灭是空相。” 他指着镜中最后化作泥土的沙枣,“所谓观空,不是否定万物存在,而是看透其无常本性。就像你救助的灾民,肉身是实,苦难是虚,终究会随时间消散。”
慈航道人望着水镜中灾民的笑脸渐渐淡去,心中泛起一阵莫名的怅然。“若苦难是虚,那我济世之行,岂不成了徒劳?” 他想起在西陲种下的沙枣,想起那些因三光露而重获生机的生命,这些难道都是虚幻?腕间的念珠停在第三颗,与眉心的朱砂痣同时发烫。
普贤将琉璃盏轻扣掌心,发出清脆的响声:“师弟混淆了‘虚幻’与‘无意义’。” 他抬手一挥,水镜中忽然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那些光点从沙枣、灾民、三光露中升起,最终汇聚成条光河,“你看这些灵光,便是你济世之行留下的宿慧。它们不会随肉身消亡,只会融入天地,启发后人。”
“宿慧?” 慈航道人喃喃自语,识海中忽然闪过些破碎的画面:前世的自己身着僧袍,在灵山听佛讲法;再前世的自己化作杨柳,在瑶池边默默生长…… 这些画面如电光石火般闪过,快得抓不住,却让他心头一颤。
“正是宿慧。” 普贤的白象法袍忽然无风自动,衣上的卍字纹亮起金光,“每个人的识海深处都藏着累世积累的智慧,只是被妄念遮蔽。观空便是要拂去尘埃,让宿慧显明。就像这镜湖,唯有不起波澜,方能映照天地。” 他忽然指向湖心,那里的水面竟如水晶般透明,能看到湖底沉睡的千年莲子。
慈航道人走到湖边,俯身细看那些莲子。它们被淤泥包裹,却依旧饱满完好,仿佛在等待觉醒的时刻。“这些莲子,便是宿慧的象征?” 他轻声问道,玉净瓶中的三光露顺着枝条滴落在莲子上,竟有颗莲子微微颤动,似要破土而出。
普贤点头道:“正是。你在西陲的慈悲之举,便是在给这些莲子浇水。” 他从袖中取出串菩提子,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不同的佛像,“我这串菩提子,藏着三十三世的修行感悟。师弟若信得过,可借你观想。” 菩提子接触到慈航道人指尖的刹那,忽然爆发出柔和的绿光。
随着绿光涌入识海,慈航道人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时空长河。他看到自己前世作为医者,在瘟疫中耗尽心血研制药方;看到前前世作为农夫,在饥荒中将最后一粒种子分给他人;甚至看到更久远的过去,自己化作块顽石,默默守护着山间的小溪…… 这些画面不再破碎,而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每个场景中都有三光露的影子,或化作药汁,或化作清泉,或化作晨露。
“这些…… 都是真的?” 慈航道人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坐在湖边,普贤正用琉璃盏中的月光为他擦拭额头的冷汗。湖面恢复了平静,却能看到无数光点在水中沉浮,那是他方才观想时显化的宿慧。
普贤将菩提子收回袖中:“真假并不重要。” 他指着湖中的光点,“重要的是这些宿慧能启发你当下的智慧。就像你前世行医,今生便自然懂得调和三光露;前世务农,今生便知晓如何种植沙枣。观空不是要你脱离现实,而是要你善用宿慧,更好地活在当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