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城东的万亩良田,此刻正裂着蛛网般的纹路。土块干硬得能硌碎牙齿,去年冬天埋下的麦种连芽都没冒,光秃秃的田垄上,几个老农正跪在地上,用龟裂的手掌抚摸着焦渴的土地,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呜咽。慈航道人踏着晨露走来时,道袍的下摆扫过田埂,带起的尘土呛得他忍不住皱眉 —— 这里的旱情,比他在玉净瓶水镜中看到的还要严重。
“先生可是来降甘霖的仙师?” 个瞎眼的老农用手摸索着抓住他的裤脚,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老人的眼窝深陷,眼角结着干涸的眼屎,显然是哭了太多次。“求您发发慈悲,救救这方土地吧,再不下雨,西岐城就要断粮了。”
慈航道人弯腰扶起老人,指尖的三光露悄悄渗入他粗糙的掌心。老人的手抖了抖,忽然咧开没牙的嘴笑了:“好暖和的光…… 就像三十年前那场春雨,落在手心里也是这般舒服。” 他指着远处的山坳,“那里有口老井,昨天最后滴水也被舀光了,井台上还晾着李家媳妇的奶水布,她男人去挖渠时被石头砸断了腿……”
玉净瓶中的三光柳枝条突然剧烈摇晃,青色露水在瓶口凝成颗饱满的水珠,悬而不落。慈航道人望着那片干裂的土地,识海中浮现出元始天尊的话语:“天地有常,非人力所能强为。你手中的甘露,需应天时、顺地利、合人心,方能显其神力。” 他忽然想起在人间炼狱看到的景象,饥荒比战火更能摧毁人心,若这万亩良田颗粒无收,西岐城怕是要重蹈覆辙。
“老丈莫急,” 他轻声道,将老人扶到田埂边的老槐树下,“水,总会来的。” 他仰头望向天空,铅灰色的云层厚重如铁,阳光挣扎着想要穿透,却只在云缝间留下几道微弱的金光。这已经是西岐城连续第三月无雨,护城河的水见了底,连城隍庙里的石龟都被晒得裂了缝。
几个年轻些的农夫扛着锄头走来,看到慈航道人,眼中先是燃起希望,随即又黯淡下去。“仙师还是请回吧,” 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把锄头往地上顿,震起片尘土,“上个月来了个道士,说能呼风唤雨,骗走了我们最后两斗米,结果连个响雷都没招来。” 他的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布满被荆棘划破的伤口,“我们已经决定去渭水挖渠了,就算累死在半路上,也比看着田地枯死强。”
慈航道人看着他们磨得锃亮的锄头,锄刃上还沾着干涸的泥块。他忽然想起阿竹在学堂里教孩子们写的字 ——“勤”,笔画间的力道,和这些农夫锄地的力道如出一辙。“挖渠是好事,” 他微笑着说,“但也不必急于一时。” 他从袖中取出个竹筒,里面装着从李家庄带来的稻种,“我这里有种耐旱的稻种,或许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汉子接过竹筒,倒出几粒稻种在掌心,只见那稻种饱满圆润,外壳泛着淡淡的金光。“这是……” 他惊讶地睁大眼睛,“我种了二十年田,从没见过这样的种子。” 他忽然扑通声跪下,对着慈航道人连连磕头,“仙师若真能救这万亩良田,我王二牛愿世世代代给您烧香!”
其他农夫也纷纷跪下,田埂上顿时跪了片。瞎眼的老农摸索着从怀里掏出块干硬的窝头,双手捧着递过来:“仙师,这是我家最后点粮食了,您千万别嫌弃。” 窝头的边缘已经发黑,显然放了很久。
慈航道人接过窝头,掰了半块放进嘴里,粗粝的口感剌得喉咙发疼,却带着股质朴的麦香。“多谢老丈,” 他将剩下的半块分给旁边的孩子,“这粮食,该给更需要的人。” 他站起身,玉净瓶在掌心轻轻旋转,“你们且去挖渠,我来试试能否引来些露水,先让土地缓口气。”
农夫们半信半疑地扛着锄头离去,王二牛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三次,直到看不见慈航道人的身影才加快脚步。瞎眼的老农留在老槐树下,用手敲着个破瓦罐,嘴里哼着古老的祈雨歌谣,调子苍凉得像被风吹干的树皮。
慈航道人走到田地中央,闭上眼睛,将灵力注入玉净瓶。三光柳的枝条缓缓舒展,青色露水顺着枝条滴落,落在干裂的土地上。奇怪的是,露水并未立刻渗入土中,而是在地面凝成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下的土块竟开始微微蠕动,像有生命般。
“原来如此,” 他睁开眼,恍然大悟,“这土地并非单纯缺水,而是失去了生机。” 他想起陈大夫说过,治病要先治根,这土地的根,怕是在百年前那场大地震中就伤了元气。他将金色露水也注入地面,水膜顿时变成淡金色,土块蠕动得更厉害了,隐隐有细小的嫩芽从裂缝中探出头。
“还不够……” 慈航道人喃喃自语,识海中浮现出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的百姓,他们的枯骨与眼前的土地重叠在一起。他忽然将银色露水也注入地面,三种露水在土中交织成网,顺着裂纹蔓延开去。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田地上时,奇迹发生了。那些细小的嫩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转眼间就长到寸许高,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更神奇的是,周围的土地也开始泛出绿意,干裂的纹路渐渐愈合,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