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的镜碎片在浪尖上组成 “因果” 二图:一面是商人超载时的贪婪,一面是他此刻忏悔的泪水。骊珠的余辉让两幅图渐渐合一,中间浮现出慈航道人当年写的水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心能渡人,亦能溺己。”“菩萨您看,” 她的银铃串在哭声中响得温柔,“五百年了,您救的从来都不只是性命,是这些蒙尘的良心啊。”
沙悟净的透明珠子突然裂开,流沙河的水化作无数木桨,握在每个落水者的手中。他看着那个曾放弃挣扎的船老大,如今正指挥着众人划向岸边,手掌磨出的血泡染红了桨柄。“这就是您说的‘渡化相传’,” 他对着竹篮阵深深鞠躬,珠子里的航海图自动翻到最后一页,“您当年救的那个小渔民,就是这船老大的爷爷,他总说‘鱼篮神仙的篮,要一起划才稳’。”
七七四十九天后,当最后一朵浪花平息在蓝光中,观音菩萨站在海岸上望着归来的幸存者:渔民在修补渔网,商人在分发粮食,孩子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拼着竹篮的形状,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从海里捞出的珍珠,要送给那位鱼篮姑娘。她的渔装已被海水泡得发白,脚踝的伤疤在阳光下格外清晰,金杖上的莲花此刻完全绽放,一半是玄门的水纹,一半是释门的莲纹。
“该走了。” 普贤菩萨的白象用鼻子卷起空竹篮,月白袈裟上的 “行” 字沾着海腥气,“你总说渡人如修行,不能停留太久。就像五百年前,你刚看到渔船靠岸,就背着空竹篮往另一片海域赶。” 白象的鼻尖蹭过她的白发,“这次没呛水了,却添了好多白头发。”
文殊菩萨的青狮鬃毛化作水镜,照出她此刻的模样:渔装湛蓝,眉眼温润,脚踝的伤疤与白毫的光芒相映成趣。“从‘定海神珠’到‘鱼篮渡化’,” 他的法剑在镜面上刻下 “传承” 二字,藏青僧衣的梵文咒语在字上泛着金光,“你把玄门的水性与释门的慈悲编进了同一个竹篮,这篮的名字,叫‘菩萨行’。”
龙女的镜碎片在空中组成最后一幅画:五百年前的慈航道人背着竹篮走向深海,身后跟着一群划着木筏的渔民;如今的鱼篮观音站在海岸上微笑,眼前跪着的百姓手里都举着自家的渔网。骊珠的余辉将两幅画连成一线,中间写着一行字:“渡人者无畏,不分玄释;菩萨者慈悲,不拘形相。”
沙悟净提着空竹篮跟在后面,降妖宝杖敲出的节奏,竟与五百年前慈航道人走在蓬莱岛的脚步声一模一样。他看着海岸边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百姓的誓言:“凡我子孙,当习水性,遇海难必舍身相救,不负鱼篮大士恩。”“这才是最好的渡化,” 他对着石碑合十,透明珠子里的航海图突然化作金光,融入每个渔民的眉心,“您种下的善念,五百年后长成了船队。”
观音菩萨走下海岸时,一个扎着小辫的女童跑过来,将一串贝壳挂在她的渔装上。“奶奶说,这贝壳配渔装最好看。” 女童的眼睛亮晶晶的,“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姐姐一样,用竹篮救海里的人。” 她抬手抚过女童的头顶,指尖的温度让女童突然想起什么:“我梦见过您!穿着素色的袍子,在礁石上编篮,嘴里还念着‘道在川流,渡在本心’。”
白毫的光芒在这一刻突然大盛,将整个海岸笼罩在温暖的光晕里。观音菩萨握着金杖转身的刹那,杖头的莲花中,慈航道人与鱼篮观音的身影同时微笑,玄门水纹与释门莲纹终于完全相融,化作一道湛蓝的光带,在红尘与佛国之间架起新的桥梁。
“走吧。” 她的声音里带着海腥气与释然,渔装在风中舒展如帆,“前面还有需要渡的海。”
随着她广袖轻扬的步伐,海岸边那方镌刻着古老水纹的礁石,竟如活物般泛起莹莹微光。细密纹路间游走的幽蓝流萤,似是从千年前的海眼深处苏醒,沿着蜿蜒的图腾脉络奔涌成河。礁石表面皲裂的缝隙渗出珍珠般的液滴,在月光下凝成悬浮的珠链,将整片海域的波光都织进了流转的光晕之中。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