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之内,烛火摇曳,将墙壁上狰狞的海兽壁画映照得活了过来。
刘忙摊开那卷来自倭国的《倭铁矿图》,瞳孔骤然一缩。
这哪里是什么图纸,分明是一份精细到令人发指的解剖录。
从铁矿的储量、矿脉的深浅走向,到每一条利用潮汐暗流将矿石运至港口的隐秘水道,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他甚至能从图上那些细密的朱砂红线,嗅到冶炼炉中散发出的铁腥味。
“这不止是图,”刘忙长长吁出一口气,指尖轻轻拂过图上标记为“邪马台”的岛屿轮廓,“这是半个东瀛的命门。”
一直垂首静立于旁的难升米闻言,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额头触及冰冷的石板,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恳切:“我主卑弥呼遣我前来,所求并非盟约之利,而是活路一条!若蜀盐能常至我东瀛诸岛,解万民无盐之苦,我邪马台愿将所有矿脉尽数开放,所产倭铁,皆可供给将军。我主只有一个请求,只求一条‘不被焚’的海路!”
“不被焚的海路……”刘忙重复着这五个字,眼前仿佛浮现出海面上燃烧的船骸和绝望的哭喊。
他缓缓卷起图纸,并未如常般将其收入袖中,而是取来笔墨,在图纸的卷轴上郑重写下“共契”二字。
他没有用“献”字,因为这从来不是一份单向的贡品,而是一场关乎两个族群生死的共同契约。
海市的筹建在糜竺的主持下,雷厉风行地展开。
他没有沿用中原官府那套繁复的律令,而是召集了所有在海市停靠的沿海商首,大到拥有数十条海船的豪商,小到只有一叶扁舟的渔民,共同商议。
他所依据的,正是蜀中南蛮之地推行无阻的“共心学堂”之法——律法非由官定,而由民生。
七日之后,七块巨大的青铜板被立于海市中央的广场之上,是为“海市七律”。
一曰“钱票通行”,蜀中钱庄发行的钱票,在所有加盟商船间皆可兑付,免去 ???金银之险。
二曰“灾船互救”,凡见盟约之船遭遇风浪海兽,无论亲疏,皆需施以援手,救人一命,赏钱十贯,救船一艘,可得货物一成。
三曰“渔禁三月”,每年春三月,鱼虾产卵之季,禁绝大网捕捞,违者船货尽没。
四曰“铁盐平准”,蜀盐与倭铁,由海市公估定价,杜绝囤积居奇,确保民生之本。
五曰“倭民可居”,凡邪马台之民,持卑弥呼女王之信物,可在海市划定区域内居住、贸易、通婚。
六曰“海难立碑”,凡于此海域遇难之船员,无论何方人士,皆由海市收敛骸骨,立碑纪念,名录共存。
七曰“盟约共守”,凡入海市者,皆需遵守此七律,违者,海市共逐之。
消息传到徐晦耳中时,他正在用一块粗糙的麻布擦拭着他那柄从不离身的铁胎长鞭。
听完亲信的禀报,他嘴角牵起一丝冷笑:“律法?写在铜板上又如何?海风一吹,就散了。人心比海浪更难测。”
站在他身旁,一直默默削着木鱼的少年小舟却抬起头,轻声道:“爹,风或许能吹散铜板上的字,可若连那些渡海而来的倭人都愿意遵守,那这风,就吹不散了。”
与此同时,蜀中巧匠蒲元,已带着一队最精锐的工匠,乘船南下,抵达了一处刘忙密信中标注的南洋火山岛。
他们带来了那份《倭铁矿图》的摹本和第一批运抵的倭地铁矿石。
蒲元的目标只有一个——试炼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钢。
他以蜀中特产的火麻浸油,反复编织成坚韧的绳索,用以捆绑锻打的钢胚,增加其韧性;又引西凉之法,以岛上特有的硫磺火山火为淬,提升其刚度。
然而,倭铁虽精,却性情刚烈,极难驾驭。
三日三夜,炉火不熄,打废的钢锭堆成了小山,却无一成功。
直到第七日,当所有人都几近绝望之时,随着一声清越的龙吟,一柄通体暗红,刃口却泛着幽蓝寒光的短刃终于成型。
蒲元抓起一块试刀的西域精铁,手起刃落,精铁应声而断,切口光滑如镜。
他又命人抬来一块山岩,短刃劈下,岩石碎裂,而刃口竟无半点卷曲。
“成了!成了!”蒲元须发戟张,状若疯魔,捧着短刃狂喜。
他立刻将其装入特制的弩机匣中,命名为“海钢弩”,星夜兼程送回刘忙手中。
刘忙接到这柄削铁如泥的神兵,却并未试其锋芒,反而叫来最好的刻工,命其将糜竺拟定的《海政七策》全文,一字不差地刻在弩匣的紫檀木上。
他对蒲元说:“此弩不射人,射的是‘官家不管海’的那个旧世。”
海市的秩序在七律之下,竟真的渐渐成型。
而这一切,在徐晦看来,不过是虚假的繁荣。
他亲自率领三艘巡海战船,要亲眼看看这“规矩”下的乱象。
当船队驶入蓬莱湾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怒火中烧。
只见几艘倭人的尖头小船,竟大摇大摆地停在海湾内,船上的倭人正与本地渔民混在一处,有的在晾晒渔网,有的在修补船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请大家收藏:(m.2yq.org)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