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英雄碑的轮廓勾勒得愈发庄重肃穆。
刘忙深吸一口气,自怀中取出一只巴掌大小的青铜方盒。
盒盖开启的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幽香混杂着古朴的气息弥漫开来,仿佛沉睡了千年的岁月被骤然唤醒。
盒内,并非凡物。
底座铺着一层细密的灰色粉末,那是昔日海皇鼎焚尽万物后留下的鼎灰,蕴含着一丝镇压四海的磅礴之气。
灰上,散落着猩红如血的晶体,乃是南疆瘴疠之地深处才能产出的火盐,遇火则烈,能焚尽一切污秽。
而在火盐之中,几缕残破的墨色纸张静静躺着,其上字迹已不可辨认,却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正是那雪诏残墨。
刘忙神情专注,将归魂灯中那粘稠如蜜的灯油,缓缓倾倒于盒内。
灯油与三样奇物甫一接触,并未立刻燃烧,反而如同活物般相互交融、渗透。
鼎灰化开,火盐消融,残墨分解,最终化作一汪色泽奇异的油膏。
他屈指一弹,一缕内息凝成的火星精准地落入盒中。
没有爆燃,没有声响。
一簇火焰,悄无声息地升腾而起。
那火焰,竟是七彩之色,如琉璃,如虹霓,流光溢彩,变幻不定。
它没有寻常火焰的灼热与狂暴,反而散发出一股温润如玉的暖意,轻柔地拂过每个人的脸颊,仿佛是逝去英灵最温柔的抚慰。
这,便是“信火”。信念之火,亦是薪传之火。
刘忙凝视着这簇奇特的火焰,声音沉静而有力:“去卑,班勇,阿玉,小碑。”
四道身影自亲卫队中走出,单膝跪地,神情肃穆。
刘忙小心翼翼地将信火分入早已备好的七盏青铜古灯之中,灯盏造型各异,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方位与寓意。
他将其中四盏亲自交到四人手中。
“今夜,我予你们的,不是军令,而是传一句话。”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庞,“去告诉四方万民,告诉那些还在挣扎、还在迷茫、还在期盼的人——活着的人,值得被记住。”
四人双手高举,郑重接过灯盏,那七彩的火焰映照着他们眼中同样燃起的炽热光芒。
小碑是第一个出发的。
他将跟随一支即将返回南疆的商队。
临行前,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从怀中珍而重之地取出一块残破的布角,那是他从归魂幡上剪下的一角,上面依稀能看到一个被鲜血浸染过的“归”字。
他小心地将这块布角系在了灯柄上,仿佛这样,就能带着三百禁军的魂,一起去看看南疆的山水。
糜竺亲自率领着塞外长安的百姓们为他送行。
没有浩大的声势,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语。
每一个走上前来的人,都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粒盐,一粒米,或是一缕亲手织就的布,轻轻放入小碑随身的行囊中。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颤抖着手将一粒晶莹的盐放入,浑浊的眼中满是期盼:“孩子,替我们去看看,那大海的尽头,那高山的背后,那沙漠的深处,是不是也有人,也想在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小碑背着越来越沉的行囊,那里面装的不是物资,而是整座城的嘱托与希望。
他咧开嘴,露出一个灿烂得有些傻气的笑容,重重地点头:“有!我听见了!他们的声音,大得很!”
话音未落,他转身,捧着那盏信火,毅然踏上了南下的路。
紧接着,去卑率领三千轻骑,护送着另一盏信火,向西而去。
他们的任务是穿越流沙谷,将火种送往西域的门户。
消息很快传到了曹魏边境守军的耳中,一支精锐的魏军骑兵立刻出动,意图在半途截杀。
然而,当魏军斥候小心翼翼地靠近蜀军的行进路线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蜀军的营地竟不设严防,甚至连基本的警戒哨都布置得稀稀拉拉。
他们没有携带重型军械,三千轻骑唯一的任务,似乎就是护卫着队伍中央那一点微弱的七彩火光。
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蜀军每行进十里,便会在路边立下一块简陋的石碑,碑上只刻着一行大字:“此火不为战,为回家。”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魏军将领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打?
对方毫无防备,胜之不武,且显得自己心胸狭隘。
不打?
任由他们大摇大摆地穿越自己的防区,又是奇耻大辱。
就在魏军犹豫不决之际,一些常年往返于东西方的胡商队伍,在看到那些石碑和那盏奇特的火焰后,竟自发地调转驼头,默默地加入了护火的队伍。
他们不属于任何一方,但“回家”这两个字,却触动了这些异乡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魏军将领眼睁睁看着那支奇怪的队伍,从最初的三千蜀军,变得越来越庞大,商队、牧民、游侠……各色人等汇集其中,他们沉默地前行,共同守护着那一点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请大家收藏:(m.2yq.org)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