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雪,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富察尔康踩着积雪走向养心殿,心中盘算着即将面圣的要务。
缅甸边境虽已平定,但战后重建、边贸重开等事宜千头万绪,都需要他这兵部尚书一一过问。
“富察大人留步。”一个小太监匆匆赶来,压低声音,“皇上今早心情不佳,大人说话还需谨慎些。”
尔康会意,塞过一锭银子:“多谢公公提醒。”
踏入养心殿,一股暖意扑面而来。乾隆正批阅奏折,眉头紧锁,见尔康进来,只是略一颔首,示意他稍候。
尔康垂手静立,目光快速扫过御案。几份摊开的奏折上,赫然有云南巡抚的印信——想必又是边境事宜。
良久,乾隆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尔康啊,你来看看这个。”他将一份奏折推过来。
尔康双手接过,快速浏览。奏折是云南巡抚所上,禀报边境贸易重开后,缅甸商人大量涌入,其中混有不少可疑分子,恐生事端。
“臣以为,边境开贸利大于弊。”尔康谨慎道,“至于可疑分子,可加强稽查,但不能因噎废食。”
乾隆颔首:“朕也是此意。但和珅等人极力反对,说这是养虎为患。”他冷哼一声,“朕看他们是另有所图。”
尔康心知乾隆指的是和珅一党担心边境和平会削弱他们在军需采购中的油水。但这话不能明说,只道:“和中堂也是为国担忧。不如由臣亲自前往边境巡视,确保万无一失。”
乾隆眼睛一亮:“好!就由你代朕巡视云南边境,全权处理相关事宜。若有宵小作乱,先斩后奏!”
“臣遵旨。”尔康躬身领命。这正是他想要的——远离京城是非之地,巩固在边境的影响力。
离京前,尔康特意拜访傅恒。
“你这次去云南,务必小心。”傅恒叮嘱道,“和珅可不会坐视不理。你在边境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盯着。”
尔康点头:“晚辈明白。此次前往,明为巡视,实则是要彻底清除和珅在边境的势力。”
傅恒满意地捋须:“你有此心,甚好。记住,边境安宁,则国家安宁。你在那里站稳脚跟,将来朝中才有更多话语权。”
离开傅府,尔康又去了上书房。东儿——如今已正式改名绵德——正在习字,见父亲来了,忙起身行礼。
尔康检查了儿子的功课,满意地点头:“绵德,阿玛要离京一段时间。你在宫中要好生读书,听师傅的话,照顾好额娘。”
绵德虽然年幼,却已显露出超乎年龄的沉稳:“阿玛放心,儿子一定勤勉用功,不让阿玛失望。”
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尔康心中欣慰。绵德入上书房后,不仅学业进步神速,与皇子们的关系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卑不亢,又知进退,深得乾隆喜爱。
三日后,尔康启程前往云南。紫薇带着绵德到城外送行。
“边境艰苦,你要多加小心。”紫薇为尔康整理披风,眼中满是不舍。
尔康握住她的手:“放心,我会尽快回来。你在家中要好生照顾自己,若有难处,可去找傅恒大人或太后。”
他又蹲下身,对绵德道:“记住阿玛的话,不仅要读圣贤书,更要明事理、知进退。”
绵德郑重答应:“儿子记住了。”
望着妻儿的身影消失在官道尽头,尔康深吸一口气,扬鞭策马。前方等待他的,是新的挑战与机遇。
云南边境的情形比尔康预想的还要复杂。和珅在京城的势力虽然大减,但其党羽仍在军中盘根错节,与当地土司、商贾勾结,暗中阻挠边境贸易。更棘手的是,缅甸方面也有不少人对和约不满,时常制造事端。
尔康到任后,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先深入边境各地明察暗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
一个月后,他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整顿。
首先,他以“整肃军纪”为名,将几个和珅心腹将领或调离或革职,换上一批自己提拔的年轻将领。这些年轻人大多出身寒门,有才干却无背景,对尔康忠心耿耿。
其次,他重新划分了边境贸易区,设立严格的稽查制度,既保证贸易畅通,又防止可疑分子混入。
最重要的是,他亲自会见缅甸方面的重要人物,包括慕沙公主的弟弟——新任缅甸边境总督梭温。
“富察大人,久仰大名。”梭温汉语流利,态度却不甚友好,“家姐常提起您。”
尔康不卑不亢:“梭温总督年轻有为,尔康也早有耳闻。令姐可好?”
梭温冷哼:“托大人的福,家姐一切安好,只是至今不愿谈婚论嫁。”言语中明显带着怨气。
尔康心中了然。慕沙果然还未放下过去。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公主金枝玉叶,自有良缘。今日尔康前来,是为商讨边境互市细则...”
几次会谈下来,梭温虽然态度冷淡,但不得不承认尔康的方案公平合理,既维护了大清利益,也给了缅甸足够好处。加上慕沙从旁劝说,梭温最终接受了尔康的大部分提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渣男从良记请大家收藏:(m.2yq.org)渣男从良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