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曦也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
“我也是。能变得更强,能一直……站在你身边,探索未知,这比任何单一的学术成就都更有吸引力。”
周小刀看着她们,心中最后一丝顾虑消散,涌起的是难以言喻的感动和责任感。
他拿出那本厚重的笔记本和一张黑色的银行卡。
“好,我们已经是真正的道侣,共享秘密,共赴前程。”他将银行卡推到二女面前:
“这里是六亿美元,作为我们启动的资金。公司法人是清浅,若曦你负责技术把握。我相信你们的判断。
不要省钱,我现在虽然没太多钱,但是,我如果想要挣钱,一天都能赚十亿美元。后续等我挣到钱就转账给你们。”
他翻开笔记本,上面是他凭借超凡记忆力和理解力勾勒出的详细蓝图:
“我们的第一步,是成立一家公司作为掩护和资源整合平台。它的核心,将是人工智能。”
他开始阐述为何首选AI:“我们需要打造一个远超当前水平的AI。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我们未来计划的核心引擎:
· 研发加速器:它能同时进行海量计算模拟,辅助我们在新材料、能源、生物基因、航天动力等多领域实现快速突破,效率远超人类团队。
· 管理中枢:未来我们必然会有庞大的产业、复杂的资金流和众多人员,需要AI进行高效统筹、风险预测和最优决策。
· 星际基石:超光速通讯、星舰导航、外星环境模拟、乃至与其他可能存在的文明交流,都需要极高层次的智能水平。AI是我们走向深空的必备伙伴。”
他详细解释着如何以AI驱动生物科技、新材料、航天动力等多线程研发,最终汇聚到星际飞船的建造上。
他的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仿佛早已在脑海中推演了无数遍。
他也坦言其中的技术壁垒和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
王若曦和沈清浅听得心潮澎湃,她们仿佛看到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在眼前铺开,而她们,将是这条道路最重要的建设者和同行者。
刚才因元阴之别产生的那一丝微妙隔阂,在这宏伟的共同目标和沉甸甸的信任面前,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书房一角,也照亮了三人眼中共同燃烧的火焰。
这时,周小刀的手机响起,是燕京大学刘教授打来的。他接起电话,简单应答了几句。
挂断后,他对二女说:“刘教授邀请我参加一个下午的跨校学术研讨会,据说有不少着名的博士教授,可能涉及前沿计算和材料学。我过去一趟,或许能发现一些可用之才或技术灵感。”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公司注册和前期筹备的具体步骤,计划书里都有。法人名称不要写我的名字,我需要保持在暗处。我相信你们能处理好。”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她们一眼,眼神充满信任与鼓励:“放手去做。我们的征程,开始了。”
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书房一角,也照亮了三人眼中共同燃烧的火焰。
这时,周小刀的手机响起,是燕京大学刘教授打来的。他接起电话,简单应答了几句。 挂断后,他对二女说:
“刘教授邀请我参加一个跨校学术研讨会,据说有不少着名的博士教授。 下午我过去一趟。”
燕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能容纳千人的大会堂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空气因密集的人群和热烈的期待而显得有些燥热。
巨大的屏幕上正展示着复杂的量子比特纠错模型图,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刚结束发言。
主持人接过话筒,微笑道:“感谢李院士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是自由提问与交流环节,各位同仁若有疑问,可畅所欲言。”
短暂的寂静后,一个清朗平静的声音从后排靠过道的位置响起,没有用麦克风,却清晰地传遍了会场的每个角落。
“李院士,您好。关于您刚才提到的表面码纠错方案,我认为其在逻辑量子比特的能耗阈值计算上,可能忽略了退相干环境下非马尔可夫噪声的累积效应,这会导致实际容错需求被低估至少两个数量级。”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说话者正是周小刀。
他站起身,身姿挺拔,面容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
台上的李院士微微一怔,推了推眼镜,非但没有恼怒,反而露出极感兴趣的神色:
“哦?这位同学,请详细说说你的看法。”
周小刀微微颔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
“根据您引用的公式7.3,其预设条件是理想马尔可夫环境。但近期《自然·物理》一篇未正式刊发的预印本论文,通过超冷原子模拟证实,在特定退相干时间窗口内,非马尔可夫效应不可忽略。我初步推导,若引入一个基于时间卷积的修正项……”
他随手拿起桌上一支笔,在一张便签纸上写下几行简洁而优美的公式,动作流畅自然,仿佛那些艰深的概念早已在他脑中演练过千百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地球呼吸成圣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在地球呼吸成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