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平静的话语落在物理教研组办公室,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物理竞赛的负责老师姓赵,是一位年近五十、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的老教师。他正戴着老花镜批改作业,闻言手一抖,红笔在作业本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痕迹。他猛地抬起头,扶了扶眼镜,难以置信地看着站在办公桌前、身高才刚过桌面的张诚。
“张……张诚同学?你说什么?你要参加物理竞赛?”赵老师的声音因为惊讶而提高了八度,引来了办公室里其他几位物理老师的侧目。
“是的,赵老师。”张诚语气依旧平稳,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想报名参加今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办公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
“物理竞赛?他不是刚拿了数学奥赛金牌吗?”
“这才开学几天?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路子可不一样啊!”
“这孩子……精力能跟得上吗?物理也需要时间积累啊!”
不怪老师们惊讶。张诚在数学上的天赋和成就,已经震撼了整个学校乃至全县。但学科之间毕竟存在壁垒,数学好不代表物理就一定强,尤其是竞赛物理,对概念的理解、模型的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积累。张诚才刚上高一第二学期,年龄又如此之小,之前也并未显露出在物理方面的特殊才能(他之前的物理成绩固然优秀,但并未达到数学那种匪夷所思的程度),此刻突然提出要参加竞争同样激烈的物理奥赛,实在让人难以立刻接受。
赵老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张诚同学,老师知道你在数学上非常有天赋。但是物理竞赛……它有自己的特点和难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且备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影响到你数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或者……其他科目的平衡?”
赵老师的担忧合情合理。他担心张诚是凭借一时兴起,或者被数学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想要“遍地开花”,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张诚早就预料到了老师的反应。他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再次采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老师,我知道。您可以找一些题目考考我。”
他的眼神清澈而笃定,那是一种源于绝对实力的平静,而非少年人的盲目自信。
赵老师看着他的眼睛,犹豫了片刻。他想起了数学组陈老师当初类似的经历,以及张诚后来创造的奇迹。难道这孩子,在物理上也……
“好!”赵老师也是个爽快人,他立刻从抽屉里翻出一套往年物理竞赛的预赛模拟题,难度颇高,里面有不少题目涉及了高中物理的边界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技巧。“你把这套题做一下,不用限时,能做多少做多少。”
张诚接过试卷,道了声谢,便在办公室角落的空桌前坐了下来。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快速地将整张试卷浏览了一遍。
力学的复杂连接体问题,电磁学的场路结合与等效思想,热学的微观解释与宏观过程分析,光学的波动性与几何光学结合,甚至还有一道涉及初步相对论时空观念的思考题……这些题目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
然而,在张诚的眼中,这些题目却仿佛被剥去了纷繁复杂的外衣,直接露出了其内在的物理本质和数学骨架。拥有等级2(清北交复物理博士水平)的物理学知识和等级3的数学能力,再看这些中学生层次的题目,视角已然完全不同。就像一位建筑大师回头看孩童搭建的积木,结构、受力、美感,一切了然于胸。
他没有丝毫停顿,拿起笔,便开始书写。
没有苦苦思索的凝滞,没有反复涂改的犹豫。他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移动,发出稳定而轻快的沙沙声。复杂的力学系统,他寥寥数笔受力分析,便列出了最简洁有效的方程;诡异的电磁场问题,他运用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律等,直指核心,化解无形;那道相对论题目,他更是直接用洛伦兹变换给出了清晰明了的阐释,其理解深度远超中学竞赛要求。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起初还在各自忙碌,但渐渐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那个沉浸在做题中的幼小身影所吸引。看着他下笔如有神助的样子,看着他草稿纸上那些简洁优美、直击要害的物理图像和数学推导,老师们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与当初数学组老师们如出一辙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这真的是一个七岁多、刚上高一的孩子能做出来的?这物理直觉,这建模能力,这数学工具的应用……简直比很多高三的物理竞赛尖子生还要老辣、还要深刻!
不过二十多分钟,张诚再次放下了笔。
“老师,我做完了。”
赵老师几乎是屏着呼吸走过去,拿起试卷,双手微微颤抖着开始批阅。选择题、填空题,全对!计算题、论证题,思路清晰,步骤严谨,答案精准,甚至有些解法巧妙得让他这个老教师都眼前一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