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满分!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只剩下几位老师粗重的呼吸声。
“天才……全科天才……”一位年轻物理老师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世界观被刷新的震撼。
赵老师看着试卷,又看看一脸平静的张诚,激动得嘴唇都有些哆嗦:“好!好!好!张诚同学,我立刻给你报名!不!我亲自负责你的物理竞赛培训!我们一中,看来是要出一个理综双料天才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再次飞遍了县一中的校园。
“听说了吗?张诚要参加物理奥赛!”
“真的假的?他不是刚拿了数学金牌吗?”
“物理组的赵老师亲自测试了,又是满分!怪物啊!”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刚刚因为时间流逝而对张诚稍有淡忘的同学们,再次被这个消息震撼。原本以为数学金牌已是他的极限,没想到那仅仅是冰山一角!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碾压式天赋,让所有人在惊叹之余,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张诚顺利加入了物理竞赛集训队。队里的成员大多是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和一定天赋的高二高三学长学姐。他们早已听闻张诚数学上的威名,但对于他涉足物理,起初多少有些将信将疑,甚至带着几分看好戏的心态。
然而,第一次集训,张诚就用实力让所有质疑者闭上了嘴。
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难题讨论,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提供多种巧妙的解题思路,甚至能引伸出一些连辅导老师都需要思考的、更深层次的物理问题。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之深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之娴熟,完全不像一个初学者,更像是一个浸淫物理多年的研究者。
集训队的指导老师,一位姓刘的特级教师,在观察了张诚几次后,私下里对赵老师感叹:“老赵,这孩子……我感觉他懂的比我还多!很多问题,他不是在‘解’,而是在‘阐释’,仿佛他早就知道了答案,只是在给我们展示通往答案的其中一条路径而已。这太可怕了!”
备战的日子紧张而充实。张诚并未因自身知识储备的超前而懈怠。他明白,竞赛有其独特的规则和侧重点。他系统地梳理了中学物理竞赛的知识体系,研究了大量的真题和训练题,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同时,他也没有放下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
在租住小屋的书桌上,除了竞赛资料,还摆放着诸如《数学物理方法》(顾樵)、《经典力学》(Goldstein)、《电动力学导论》(Griffiths)、《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Feynman)等在国际顶尖大学物理系博士生中都广为使用的经典教材。这些书籍内容深奥,充斥着复杂的偏微分方程、张量分析、群论初步等高等数学工具。但在张诚等级3的数学和等级2的物理基础上,阅读这些书籍虽然仍需认真思考,却已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他如同一个贪婪的探险家,在物理学的深海中不断下潜,汲取着更为本源的知识力量。
时间飞逝,五月悄然而至。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初赛和复赛(资格赛)接连举行。考场依旧设在省城。有了数学竞赛的经验,张诚这次的出现,虽然依旧引人注目,但引发的骚动已不如上次。很多人已经听说过这个“数学物理双修”的神童,眼神中更多是好奇与审视,想看看他是否在物理上也能复制数学的奇迹。
初赛、复赛的试题难度逐级递增,但对于张诚而言,依旧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他沉稳作答,思路清晰,计算精准。那些需要灵活运用物理思想、建立巧妙模型的题目,在他强大的理论底蕴支撑下,更是显得游刃有余。
两场考试,他再次以无可争议的满分成绩,轻松晋级,成功拿到了通往省决赛的门票!
五月末,省决赛到来。这已经是省级层面的最高角逐,汇聚了全省最顶尖的物理竞赛选手。考场气氛更加凝重。题目难度进一步提升,出现了更多综合性极强的压轴题,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张诚在考场上遇到了一道极其复杂的电磁学与力学结合题,涉及动态过程分析和近似计算,过程繁琐,极易出错。许多优秀考生在这道题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甚至有人直接放弃。
张诚审题后,微微蹙眉,并非因为觉得难,而是觉得这题目的表述有些冗余,掩盖了物理本质。他略一思索,没有按照常规思路去一步步分析受力、列微分方程,而是直接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变化的角度,结合场的对称性,构建了一个极其简洁的物理模型,然后用微积分工具干净利落地得出了答案,其方法之巧妙,过程之简洁,远超标准答案的范畴。
当他再次提前交卷,走出考场时,许多还在苦思冥想的考生看着他小小的背影,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们知道,这个孩子,恐怕又要创造一个奇迹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