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小芸当场就吐了,吐出来的全是早上吃的稀饭,溅在油彩罐上,和里面的液体混在一起,变成了浑浊的白色。班主赶紧让人把油彩罐扔到戏台后面的乱葬岗,那里埋着镇上的流浪汉和死了没人管的猫狗,平时连野狗都不去。
扔罐子的是武生大牛,他用块布包着罐子,扔到乱葬岗最里面的坟堆里,还在上面踩了几脚,骂道“陈阿婆你别作妖了,赶紧投胎去吧”。可第二天早上,大牛去后台拿戏服,发现那罐油彩又回来了,就摆在陈阿婆以前用的那张化妆镜前,罐子里的头发又多了些,都梳得整整齐齐,编成了个小辫子,和陈阿婆死前常梳的圆髻上的辫子一模一样。
从那以后,只要古镇唱夜戏,后台就会多出一罐油彩。有时摆在旦角的化妆台上,有时放在衣箱上,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卸妆水的瓶子旁边,像是有人故意放在那的。每次打开,里面都泡着头发,有时是一小撮,有时是一大缕,发质、油膏味都和陈阿婆的头发分毫不差。有次油彩罐出现在班主的衣箱里,班主打开衣箱时,头发都缠在了他的戏服上,吓得他把戏服全烧了。
戏班的人换了后台的锁,加固了门窗,还请了镇上的道士来做法。道士拿着桃木剑,在后台转了一圈,嘴里念念有词,最后在陈阿婆的化妆台前贴了张黄符,说“这地方有冤魂,得用黄符镇着”。可当天晚上唱夜戏,后台还是多出了一罐油彩,黄符被撕成了碎片,碎片泡在油彩罐里,和头发混在一起。道士第二天来看了,脸色发白,说“这冤魂太凶,我镇不住”,收了钱就跑了,再也没回青川古镇。
阿福是唯一一个见过陈阿婆死前最后一面的人,自那以后就落下了病根。他一到晚上就不敢关灯,总说听见后台有脚步声,“踏、踏、踏”,像陈阿婆穿着戏鞋在走台步。有天夜里,阿福被尿憋醒,听见窗外传来铜铃的响声,是戏台檐角的铜铃,可那天没刮风。他壮着胆子,扒着窗户往外看,只见戏台的后台亮着灯,是马灯的光,昏黄的,在黑夜里晃来晃去。
陈阿婆的化妆台对着窗户,阿福能看见黄铜镜前坐着个人,蓝布戏服,背影和陈阿婆一模一样。那人正对着镜子化妆,手里拿着个油彩刷,在脸上涂着什么,动作很慢,“沙沙”的声音顺着窗户飘进来,像春蚕在啃桑叶。
阿福的心脏快跳出嗓子眼了,他盯着那个背影,突然看见那人像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慢慢转过头来。阿福只看见一张涂满油彩的脸,红粉蓝黑混在一起,唯独嘴唇惨白,在马灯的光下泛着冷光。紧接着,那人抬起手,手里握着个油彩罐,罐口对着阿福的方向,像是要把什么东西倒出来。
“啊——!”阿福吓得钻进被子里,捂住耳朵不敢出声。他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的,像戏台的鼓点。直到天快亮,鸡叫了第一声,他才敢探出头,窗外已经没了灯光,只有铜铃在风里“吱呀”响着,像是在嘲笑他的胆小。
第二天,阿福就收拾东西离开了青川古镇。他没跟戏班的人打招呼,只留下了一件沾着油彩的戏服,衣摆上有个深褐色的圆点,和陈阿婆当时衣襟上的血迹一模一样。班主发现阿福走了,去他的住处看,发现桌子上放着个油彩罐,里面泡着一小撮头发,旁边还有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别唱夜戏了,她要找替身”,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在极度恐惧中写的。
戏班的人越来越少。小芸说自己总梦见陈阿婆,梦见陈阿婆拿着油彩刷,要给她画嘴唇,吓得她辞了工,回乡下老家了;武生大牛在一次唱夜戏时,突然说看见陈阿婆站在台边,对着他笑,他当场就摔下了戏台,摔断了腿,也走了。到最后,戏班里只剩下班主和两个老伙计,一个是敲锣的张老头,一个是拉胡琴的李老头。
张老头和李老头都是跟着班主几十年的人,舍不得戏台,说“就算死,也要死在戏台上”。可他们也怕,每次唱夜戏,都要在后台点三炷香,对着陈阿婆的化妆台拜一拜,说“阿婆您高抬贵手,别找我们麻烦”。
有天晚上,唱的是《秦香莲》,班主唱陈世美,张老头敲锣,李老头拉胡琴。夜戏开演前,天就阴得厉害,风裹着雨丝往戏台的缝隙里钻,把台前挂着的“青川戏台”匾额吹得“哐当”响,像是有人在后面推。班主穿着大红的官袍,站在后台候场,心里总发慌,今天后台没出现新的油彩罐,可那份安静比往常的诡异更让人不安。
张老头把铜锣挂在腰间,手里攥着锣槌,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凑到班主身边,压低声音说:“班主,我总觉得今天不对劲,你听,这风里好像有人哼戏词。”班主侧耳听了听,只有风声和雨打瓦片的“噼啪”声,可再仔细听,又真的有缕极细的调子飘过来,是《霸王别姬》里虞姬的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调子拖得又慢又冷,像是从地底钻出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间鬼故事合集一千多篇请大家收藏:(m.2yq.org)民间鬼故事合集一千多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