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榆禾的帆布鞋踩在青川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时,初秋的雨已经下了整整三天。雨丝不密,却像无数根细针,扎在裸露的皮肤上,带着一股子沁骨的凉。她拖着半旧的黑色行李箱,轮子碾过石板缝隙里的青苔,发出“咕噜咕噜”的闷响,在空荡的老街上撞出一串回音,又很快被雨幕吞了回去。
手里那张泛黄的照片被她攥得发皱,照片边缘的角已经卷了边,像是被反复摩挲过无数次。照片上的姜晚穿着一条白色棉布连衣裙,裙摆被风掀起一个小小的弧度,她站在一座石拱桥的桥栏边,手里举着一支刚摘的桂花,笑得眉眼弯弯。阳光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背景里桥栏上模糊的“望归桥”三个字,是姜榆禾这三年来唯一的执念。
三年前的秋天,刚满十七岁的姜晚背着双肩包,带着对古镇的憧憬,独自踏上了去青川的火车。出发前一晚,她还趴在姜榆禾的床边,叽叽喳喳地说:“姐,我查了,青川古镇的望归桥特别美,月圆的时候,月亮会正好落在桥洞中间,像画里一样。”那时候姜榆禾还笑着揉她的头发,叮嘱她注意安全,却没料到,那竟是姐妹俩最后一次像样的告别。
姜晚到青川的第三天,给姜榆禾发了最后一条微信,是一段十秒的小视频。视频里光线很暗,能看见一轮圆得近乎诡异的月亮挂在天上,下面是泛着银光的河水,还有一座模糊的石桥轮廓。背景音里除了水流声,还隐约能听见姜晚带着笑意的声音:“姐,你看,望归桥的月亮真的好圆,水里好像还有小鱼……”之后,姜晚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微信也没了回复。报警后,警察在青川古镇排查了整整一个月,却什么线索都没找到,最后只能以“失踪”结案。
这三年里,姜榆禾跑遍了所有和青川古镇有关的论坛,加了十几个古镇爱好者的群,甚至还找过所谓的“民间侦探”,却始终一无所获。直到上个月,她在一个快要废弃的古镇论坛里,看到了一条发布于半年前的匿名帖子,帖子里只有一句话:“青川望归桥,月圆夜,浮尸梳头,慎近。”下面跟着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里的水面上,似乎漂浮着几个穿着旧式衣服的人影,双手举在头顶,姿势怪异。
就是这张照片,让姜榆禾重新燃起了希望。她辞掉了在城市里的工作,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揣着那张泛黄的照片,踏上了前往青川古镇的路。
“姑娘,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要不进来躲躲?”
一个略带沙哑的女声突然从旁边传来,打断了姜榆禾的思绪。她抬头,看见街角一家老旧的杂货店门口,一个穿着藏青色斜襟布衫的女人正撩着蓝布门帘,探出头来看着她。女人看起来五十岁左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银簪挽着,脸上堆着和气的笑,可那双眼睛却总在不经意间往她手里的照片上瞟,像藏着什么没说出口的心事。
姜榆禾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天色。雨虽然不大,可下得绵密,她的头发已经被打湿,贴在脸颊上,凉丝丝的。而且,她也确实想找个人问问望归桥的情况,便点了点头,收了照片,拖着行李箱走进了店里。
杂货店不大,也就十几平米的样子。货架是用旧木头做的,表面已经被磨得发亮,上面摆着些包装陈旧的饼干、落灰的搪瓷缸,还有几捆用红绳扎着的艾草和菖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有樟脑丸的刺鼻味,有旧木头的霉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潮湿腥气,像是从河边带来的水味。
女人转身从里屋端出一杯热水,杯子是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搪瓷杯,杯口有些磕碰的痕迹。“趁热喝点吧,暖暖身子。”女人把杯子递过来,姜榆禾伸手去接,指尖碰到杯壁时,却突然打了个寒颤,明明是刚倒的热水,女人的指尖却凉得像浸过冰水,那股凉意透过杯壁,瞬间传到了她的手上。
“谢谢您。”姜榆禾勉强笑了笑,把杯子捧在手里,试图汲取一点暖意。
女人在她对面的小板凳上坐下,目光落在她的行李箱上,慢悠悠地开口:“看您这行头,不像是来旅游的吧?青川这时候不是旺季,游客很少。”
姜榆禾捏着杯子的手指紧了紧,杯壁的热度似乎也驱散不了心里的寒意。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张泛黄的照片掏了出来,递到女人面前:“我是来找人的,找我妹妹。三年前她来这儿旅游,再也没回去。这是她最后发给我的照片,背景就是望归桥。”
这话刚出口,店里的空气像是突然被冻住了一样,瞬间变得凝滞起来。女人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端着手里的搪瓷茶壶的手微微发抖,壶嘴倾斜,热水溅在灶台上,发出“滋啦”一声轻响,很快就蒸发了。她的眼神也变了,原本还算温和的目光里,瞬间布满了恐惧,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事情。
“望归桥?”女人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听见,“姑娘,你……你确定是望归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鬼故事合集一千多篇请大家收藏:(m.2yq.org)民间鬼故事合集一千多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