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舟指着酒酿罐:“给孩子做发糕,酒酿别放太多,不然会有酒味。可以加两勺红枣碎,提前用温水泡软,既能增加甜味,又能补气血。” 他顿了顿,补充道:“山区孩子可能不爱吃太甜的,红糖可以减量,按每斤面粉加三两糖的比例来,刚好适口。” 弹幕里的 “乡村教师” 们纷纷留言 “记笔记了”“明天就给孩子们做”,张桂芬大妈的 ID 弹出:“小李老师!我加了点核桃碎,给孩子们补脑子!”
直播到一半,周小雨举着手机跑过来,声音带着颤抖:“李老师!小杨老师发来了视频!孩子们用上电饭煲了!” 她把手机屏幕对着直播镜头,画面里的向阳小学教室瞬间挤满了人。
镜头里,羊角辫妹妹终于按下了电饭煲的 “煮饭” 键,按钮弹起的瞬间,她吓得往后退了一步,然后又凑上去,盯着锅盖上的指示灯笑。小琴蹲在旁边,手里捧着个陶瓷碗,碗里是刚切好的红枣碎,是张叔昨天从家里带来的 —— 他家种了三棵枣树,每年都要给孩子们带点。
“老师,什么时候能好呀?” 小琴仰着头问小杨老师,眼里满是期待。小杨老师看了看电饭煲上的时间:“还要等二十分钟,咱们先把桌子擦干净,一会儿就能吃热乎的发糕了。” 教室里的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抹布擦桌子,有的把小板凳摆成一排,最调皮的男孩阿明跑到门口,对着山下喊:“我们有新锅啦!能做甜发糕啦!”
突然,镜头晃了一下,画面转向教室后排。老教师张叔蹲在地上,正用袖口擦眼睛。小杨老师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张叔,您怎么了?” 张叔抬起头,眼里满是泪水:“想起二十年前,我刚到这儿的时候,孩子们冬天连热粥都喝不上,现在…… 现在能吃上甜发糕了。” 他指了指墙角的煤炉,炉口的铁锈已经掉了一半:“以前用这个,熬一锅粥要两小时,还总糊底,现在这玩意儿,按个键就行,孩子们不用再冻着手等饭了。”
弹幕里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被 “泪目”“张叔辛苦了” 刷屏。那个之前退出的 ID “理性旁观者” 突然又冒出来,发了条长评论:“对不起,我之前误会了。刚查了你们的公益账号,确实每笔支出都透明,还看到了孩子们之前用煤炉做饭的照片,是我太偏激了。我捐了 2000 块,希望能帮孩子们多买点食材。” 后面跟着个鞠躬的表情。
李伟看着这条评论,突然笑了:“这位朋友,没关系,我们欢迎监督。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一起做的,你的捐款我们会用来买红枣和核桃,给孩子们加营养。” 他对着镜头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信任,也谢谢这位朋友的监督,正是因为有你们,我们才能把公益做得更好。”
下午一点,直播进入连麦环节。小杨老师的连麦申请第一个弹出,画面里的教室飘着发糕的香气。羊角辫妹妹举着块刚出锅的发糕,对着镜头笑:“李老师!这个发糕好甜呀!比过年吃的还甜!” 她嘴角沾着红糖渍,是小琴帮她擦的。小琴手里也拿着块发糕,正小口小口地吃,眼睛里闪着光:“老师,我能留一块给妹妹吗?”
李伟点头:“当然可以!下次我们教大家做小一点的发糕,方便孩子们带回去给弟弟妹妹吃。” 他刚说完,302 宿舍的连麦申请就弹了出来。寸头男生举着个改装过的小烤箱,里面放着块发糕:“李老师!我们按你的方法做的,加了点葡萄干,特别好吃!我们还改了个迷你烤箱,能放在宿舍用,捐给山区的孩子们!”
搞笑又暖心的是,“银发学厨团” 的王爷爷连麦时,特意换上了洗得发白却浆得笔挺的中山装,镜头里传来老式收音机的沙沙声:“小李老师!我用铝饭盒蒸的发糕,你瞧瞧这蜂窝!” 老人颤巍巍捧起饭盒,里面的红枣发糕还冒着热气,“我把攒了半年的退休金都捐了,够孩子们吃一阵子!” 这时画外音传来老伴的嗔怪:“老头子,你把电视遥控器藏哪去了?” 弹幕瞬间被 “老两口太可爱了”“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刷屏。
下午三点,小杨老师发来消息,说孩子们吃完发糕,正帮着打扫教室,还把剩下的发糕分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周小雨把照片投在直播背景墙上,画面里的老人捧着发糕,笑得满脸皱纹,旁边的孩子正帮他们捶背。李伟看着照片,突然说:“等爱心厨房建好了,咱们组织一次‘云做饭’,让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一起做发糕,互相分享。”
沈亦舟点头:“好主意!我们还可以邀请张叔和小杨老师来直播,教大家做山区的特色菜,让更多人了解那里的生活。” 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爱心厨房的施工进度图:“目前地基已经打好了,下周开始砌墙,预计下个月就能完工。到时候孩子们就能在干净的厨房里做饭,不用再在砖头上垒灶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