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舟重新站在石板旁,小李已经把石板温度升到了 80℃,小张护士则在旁边帮忙清洗野菜。家人们,现在我们继续教大家做玉米腊肉野菜饼。 沈亦舟拿起一袋处理好的玉米粉,刚才赵哥说了,受潮的玉米粉和干的按 1:3 混合,这样既不浪费,口感也不受影响。另外,小李师傅提醒我们,石板温度要控制在 80-90℃,这样烘出来的玉米粉才干燥,烙饼的时候不会结块。
【邪修菜实操细节(修订版)】
食材预处理
玉米粉处理:沈亦舟将受潮的玉米粉与干玉米粉按 1:3 的比例混合,倒入筛子中,小李帮忙扶住筛子,两人配合着筛粉:筛一遍能去除结块,让粉更细腻,烙饼的时候更容易成型。 筛好的玉米粉铺在石板上,小李用测温仪实时监测温度:保持在 85℃左右,烘 15 分钟,每隔 5 分钟翻一次,避免局部过热。 15 分钟后,沈亦舟抓起一把粉,用手指搓了搓:现在粉很松散,没有潮气了,这样就可以用了。
腊肉与野菜处理:小张护士将野菜放在清水里,加入少许盐,浸泡 10 分钟:盐能去除野菜的苦味,还能杀菌。 她边洗边说:马齿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和钙,适合孩子们吃,但一定要洗干净,山里的野菜可能附着虫卵。 腊肉则切成 1 毫米厚的薄片:切得薄一点,烙饼的时候更容易出油,香气也更浓 —— 这是我外婆教我的,她说腊肉出油了,饼才好吃。
面团调制:沈亦舟将筛好的玉米粉、腊肉片、野菜末倒入木盆,加入温水。加水要分次加,每次加 50 毫升,边加边搅拌,直到形成絮状。 他用手揉面团,力道均匀:揉到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就算好了。现在温度低,醒面时间要延长到 20 分钟,而且要盖好布,避免面团变干。
石板烙饼操作
石板预热:小李用测温仪测了石板温度,显示 88℃:这个温度正好,不会太烫,也不会太冷。 沈亦舟在石板上刷了一层薄薄的腊肉油:刷油能防止饼粘在石板上,还能增加香味。 他提醒道:刷油要薄,太多油会让饼变腻,而且烙的时候容易溅油,烫伤手 —— 大家在家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饼坯制作与烙制:沈亦舟将醒好的面团分成 100 克左右的小剂子,用手掌压成 1 厘米厚的圆饼,压的时候要均匀,边缘和中间一样厚,这样烙的时候才会同时熟。 饼坯放在石板上,小张护士用计时器计时:每面烙 3 分钟,时间到了就翻面 —— 用计时器能准确控制时间,避免烙糊。 翻面时,沈亦舟用竹铲轻轻铲起饼的边缘,确认底部金黄后再翻:大家看,这样翻面不会把饼弄碎,还能保证两面的颜色一致。
保温与分食:卓玛将烙好的饼放入保温桶,桶里垫了一层羊毛:羊毛的保温效果比布好,能让饼保持温度 4 小时以上。 她还在保温桶上贴了标签,写着 2025.10.26 15:00 烙制,建议 4 小时内食用这样大家能知道饼的新鲜程度,避免吃坏肚子。
傍晚时分,暴雨停歇。夕阳的余晖洒在临时安置点,张爷爷靠在帐篷里,手里捧着木盒,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王老师坐在一旁,腿上的纱布换了新的,正和小张护士聊着孩子们的学习;小李和老林的队员们还在加固绳桥,确保晚上不会出问题。
沈亦舟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直播间里,李伟的声音传来:家人们,今天我们不仅教了大家做玉米腊肉野菜饼,更看到了专业救援的力量 —— 老林的绳桥、小李的加固、小张的医护、周小雨的物资管理,还有赵哥的玉米粉、刘姐的除湿袋...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无数人的携手同行。 他举起一块刚烙好的饼,这饼里,有专业的守护,有爱心的温暖,更有希望的味道 —— 相信用不了多久,清溪小学就能重建,孩子们就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吃着热乎的饼,好好学习。
夜色渐深,山区的风带着丝丝凉意,临时安置点的帐篷内却暖意融融。志愿者们还在忙碌,孩子们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这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因为专业的守护和温暖的情感,变得更加坚实 —— 那些曾因灾难而黯淡的眼神,正被专业与爱心共同点亮,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行。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