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点,烟火厨坊 直播间的连麦提示音准时响起。镜头左侧,李伟倚着藏区半砌的土灶台,膝头摊开周小雨整理的《山区救援物资清单》,泛黄的纸张被高原烈日照得微微发亮;画面切换至另一端,沈亦舟沾满泥浆的藏袍下摆还在往下滴水,身后小张护士正在给张爷爷量体温,小李则在加固教室的窗棂。
家人们,你们看这跨越深沟的绳桥,每一颗螺丝都是小李师傅亲手拧的,每一寸帆布都是老林救援队铺的 —— 这不是简单的搭建,是专业的守护! 李伟的声音带着激动,镜头扫过临时安置点的物资区,周小雨把物资分了类,受潮的玉米粉用除湿袋处理,医疗物资专人管理,每一步都透着专业,这样才能保证救援有序进行。
沈亦舟蹲在石板旁,小张护士正好给张爷爷量完体温:38.5℃,比早上降了点,但还得继续观察。 她从医疗箱里掏出退烧药,递给张爷爷:爷爷,这个药饭后吃,一次一片,能退烧。 沈亦舟接过药,用温水给张爷爷送服,老人吃完药后,靠在帐篷里的被褥上,慢慢闭上了眼睛,木盒放在手边,再也没有松开。
小李加固完窗棂,走过来帮忙烘玉米粉:沈老师,这石板得再烧热点,不然烘不干玉米粉。 他从背包里掏出个测温仪,对着石板测了一下:现在才 50℃,至少要到 80℃才行。 他往灶膛里加了些干树枝,火苗立刻蹿了起来,我在工地上烘水泥的时候,就靠温度计量,差一点都不行 —— 烘玉米粉和烘水泥一个道理,温度够了,才能达到效果。
直播间里,老林的连麦申请弹了出来。他身后是正在加固绳桥的队员,手里拿着扳手:李老师!我们正在给绳桥加副绳,这样就算主绳出问题,副绳也能承重!另外,我们还在沟边挖了排水渠,避免雨水积在沟里,导致二次滑坡。 他举起手里的铁锹,这是经验之谈,上次在云南救灾,就是因为没挖排水渠,刚搭好的桥就被雨水冲垮了 —— 这次我们吸取教训,多做几道防护。
赵哥也连麦进来,手里拿着袋玉米粉:沈老师!受潮的玉米粉别扔!我问了我们家的老厨师,说可以和干的按 1:3 的比例混合,烙饼的时候加点腊肉油,口感一样好!另外,我又捐了 100 个真空包装的玉米饼,已经在路上了,拆开就能吃,省得你们再烙饼,能多些时间救援。
下午两点,暴雨再次袭来。沈亦舟和卓玛在教室里烙玉米腊肉野菜饼,石板上的饼泛着金黄的油光,香气弥漫在整个教室。孩子们围在旁边,却没有一个人伸手要 —— 最年长的男孩小宇把妹妹护在身后,小声说:沈叔叔,先给张爷爷和王老师吃吧,我们不饿。 他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一声,脸瞬间红了,赶紧低下头,用破布盖住肚子。
沈亦舟摸了摸小宇的头,拿起一块刚烙好的饼,递给他:吃吧,孩子。张爷爷和王老师都有,这饼够大家吃的。 小宇犹豫了一下,接过饼,却没有自己吃,而是掰成两半,一半递给妹妹,一半递给旁边的小芸 —— 那个三天没吃东西的小女孩。小芸接过饼,小口小口地吃着,眼泪却掉了下来,砸在饼上:谢谢沈叔叔... 我妈妈说,遇到好心人,要记一辈子。
王老师坐在教室的角落,看着孩子们吃饼,眼眶泛红。小张护士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水:王老师,您也吃块饼吧,不然身体扛不住。 王老师接过水杯,却摇了摇头:我没事... 都怪我,没看好孩子们,让他们受了这么多苦。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昨天暴雨的时候,我抱着孩子们躲在桌子底下,看着泥墙一点点塌下来,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要是你们没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老师,别自责。 沈亦舟走过来,递给她一块饼,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守着孩子们,还想着给后山阿婆留饼 —— 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现在我们来了,还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老师接过饼,咬了一口,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 这是她两天来吃的第一口热饭,腊肉的香和野菜的鲜在嘴里散开,温暖了整个胸腔。
张爷爷醒了过来,看到手边的木盒,赶紧拿起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损坏后,才松了口气。他看到沈亦舟,招了招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小伙子,谢谢你... 我刚才梦到老婆子了,她问我怎么不回家,我说,我在等好心人,等把孩子们安顿好,就回家找她。 他摸了摸木盒,这照片是我们结婚那年拍的,她穿的藏袍,还是我用半年的工资买的... 现在她不在了,我就守着这照片,守着这所学校 —— 这是她生前最爱的地方,她说,孩子们是山里的希望,不能让学校塌了。
沈亦舟握着张爷爷的手,那双手布满了老茧,却很温暖:爷爷,您放心,学校不会塌的。老冯师傅已经说了,等路通了,就来帮我们重建学校,比以前更结实。到时候,我们还在学校里建个厨房,每天给孩子们做热乎饭,就像您和奶奶希望的那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