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暴雨如万马奔腾般,毫无征兆地砸向山区。沈亦舟被帐篷顶密集的 “咚咚” 声惊醒,伸手摸索到枕边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帐篷角落时,只见地面已经积了半指深的水。昨夜刚加固的防雨布,被狂风无情地撕开一道两尺长的口子,雨水如同决堤的洪流,顺着裂口汹涌灌进来。
“沈老师!索道的固定桩松了!” 老林的吼声裹挟着暴雨声传来。沈亦舟迅速抓起雨衣冲了出去。索道旁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小李正用麻绳奋力捆绑固定桩,可雨水浸透的泥土变得松软不堪,刚绑好的绳子又缓缓下滑了半尺。远处的滑坡沟里,几块松动的岩石被雨水冲刷着滚落,砸在钢索上发出 “铛” 的巨响,守在旁边的小芸踉跄后退。她怀里的防水袋被攥得变形,里面是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照片,边角磨得发白,此刻正贴着心口,跟着心跳一下下撞着肋骨。
“快把防雨布盖在钢索上!” 沈亦舟扯过一卷新的防水布 —— 那是周小雨昨天刚让马帮送来的。他和老林顶着风雨,艰难地往钢索上铺,“雨水会让钢索生锈,还会打滑,转运的时候会更加危险。” 小李则蹲在卷扬机旁,小心翼翼地用抹布擦拭齿轮上的雨水:“这机子本来就老旧,再进水就彻底报废了。昨天老吴捐的钢丝绳还在中转站,要是能运过来,就能换根新的。”
清晨六点,雨势终于稍稍减弱。周小雨的帐篷里,物资清单被雨水浸得发皱,她正用粉丝捐赠的便携式吹风机,对着受潮的面包仔细吹拂:“这些面包是昨天到的,真空包装破了两袋,已经发霉了,剩下的得赶紧烘干,不然不够孩子们吃。” 她身边整齐地堆着三摞捐款明细,最上面的一张写着 “上班族小陈,捐 200 元,附言‘买防水布’”“学生社团,捐 1500 元,附言‘给索道加防护’” 。“目前到账的捐款有 35 万,还有 20 万在走流程,老吴的钢丝绳和新的卷扬机,得等捐款到齐了才能付款。”
上午八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始。镜头左侧,李伟站在藏区厨房的灶台旁,身后堆着烘干的面包和新到的糯米粉;右侧画面里,沈亦舟正和老林认真检查索道的钢索,周小雨则在给孩子们分发烘干的面包。小芸她正捏着半块面包,小心掰下一半递给昨夜转运来的采药人:“叔叔,吃点热的。”
“家人们,你们看这被雨水泡坏的面包,” 李伟举起一块布满绿霉的面包,镜头清晰地捕捉到上面的霉斑,“山区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恶劣,刚到的物资就受潮,索道的固定桩也松了。但我们没有退路,今天得把剩下的 5 个重伤员转运下山,孩子们也得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他话锋一转,指向身后的糯米粉,“今天教大家做‘野菜腊肉饭团’。饭团方便携带,能有效抗饥,还能长时间保温,特别适合转运时食用。野菜可以补充维生素,腊肉提香,糯米能快速补充能量,就算在雨里奔波,也能吃上热乎的。”
直播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1.5 亿,弹幕里的建议与暖心留言如潮水般涌来。ID “上班族小陈” 率先弹出,头像里的年轻人身着西装,背景是办公室:“李老师!我捐的 200 元要是到账了,先买防水布!我查了天气预报,明天还有暴雨,得把索道好好遮起来!” 他还附上一张自己熬夜绘制的索道防护图,“这是我画的,用两根钢管架在钢索上方,再盖防雨布,就能挡雨了!”
“小陈你太专业了!”ID “户外用品店老板老郑” 紧跟其后,头像里堆满成箱的冲锋衣,“我捐 50 件冲锋衣和 30 个保温袋!冲锋衣能防雨,保温袋能装饭团,比卓玛的羊毛还保暖。沈老师,你们转运的时候,把饭团放进保温袋,走两小时还是热的!” 他刷了个嘉年华,还发了段保温袋测试的视频,“你们看,我装了碗热粥进去,两小时后还 60℃,够热乎!”
沈亦舟刚检查完钢索,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对着镜头微笑道:“小陈的防护图很实用,老郑的保温袋来得太及时。不过这饭团的做法得讲究‘抗饥又易消化’,糯米和大米要按 1:2 的比例混合,糯米太多会不消化,太少又不抗饥。这是沈亦舟教的,他以前在淮扬菜餐厅做过饭团,比我懂行。” 他指了指旁边的野菜,“野菜选蒲公英,比马齿苋更耐旱,昨天暴雨后还能挖到,含有的蒲公英醇能消炎,对伤员的伤口恢复有好处。”
周小雨拿着烘干的面包走过来,补充道:“受潮的面包已经烘干了 80%,装在老郑捐的保温袋里,能保存两天。另外,我联系了山下的救援队,他们有专业的转运担架,不过需要付押金,我用之前到账的 20 万先付了 5 万,保证今天能把担架运进来。” 她还展示了新的捐款明细,“刚又有位‘退休工人老张’捐了 1000 元,附言‘给孩子们买热饭团’,现在捐款总额快到 40 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