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腊肉饭团实操细节】
食材预处理
米类混合:沈亦舟将糯米和大米按 1:2 的比例倒入铜锅,加入足量的水,“大米要提前泡 30 分钟,糯米泡 15 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饭既软糯又不粘牙。山区的柴火慢,煮的时候要盖紧锅盖,避免蒸汽跑掉,饭煮不熟。” 周小雨在一旁帮忙烧火,“火候要保持‘中火煮 20 分钟,再焖 10 分钟’,这样饭粒才会分明,做饭团的时候不容易散。”
腊肉处理:厨房临时搭建在祠堂廊檐下,小张护士执刀的手腕起落如风。“切成小骰子块儿,既能让每个饭团都挂着肉香,还能多匀出几份。” 铁锅里腾起油花,她用木铲快速翻炒着琥珀色的腊肉丁,“中火煸两分钟,逼出油脂更耐放,孩子们吃着也不腻。”
野菜清洗:溪边传来稚嫩的欢笑声。几个孩子蹲在青石上,小芸举着沾满水珠的蒲公英,用柳树枝条仔细挑拣着杂草:“沈叔叔说过,蒲公英(可食用)得用溪水漂洗四遍,根部沾着的红泥最藏沙砾。” 当嫩绿的野菜碎铺满竹筛时,小张护士已经将炒得焦香的腊肉倒入木盆,撒上半勺粗盐和现磨的白胡椒粉,混合时发出沙沙的声响。
饭团制作准备:沈亦舟在石板上铺了层干净的玉米叶 —— 那是孩子们昨天摘的,“用玉米叶包饭团,既能防粘,又能保温,还带着玉米的清香,比用保鲜膜环保,山区也没有保鲜膜。” 他还准备了从腊肉里熬出来的猪油,“饭团做好后,在表面抹一层猪油,能防止变干,还能增加香味,冷了也好吃。”
饭团制作操作
煮饭技巧:待水沸腾后,沈亦舟用筷子在饭上扎了几个孔,“这样能让热气循环,饭不会夹生。” 煮到 20 分钟时,他打开锅盖,用勺子翻了翻饭:“现在饭已经熟了,再焖 10 分钟,让饭粒吸收更多水分,更软糯。” 小李在旁边帮忙看火,“柴火要保持‘小火焖’,不然锅底的饭会糊。”
捏饭团:饭焖好后,沈亦舟取适量饭放在手心,搓成圆形,中间挖个小洞,放入腊肉野菜馅,再用饭把馅包起来,搓成椭圆形,“饭团要捏紧,不然转运的时候会散。每个饭团约 150 克,孩子吃一个够,成年人吃两个也能抗饥。” 小芸学着捏饭团,虽然捏得歪歪扭扭,却十分认真:“这样转运的时候,我就能给妈妈的照片带个饭团了,她肯定喜欢吃。”
保温与包装:卓玛将做好的饭团放在玉米叶上,再放进老郑捐的保温袋里,“每个保温袋放 10 个饭团,能保温 3 小时,转运的时候带在身上,随时都能吃。” 她还在保温袋上贴了标签,写着 “野菜腊肉饭团,常温保存 6 小时”,“这样大家能知道饭团的保质期,避免吃坏肚子。”
直播间里的互动愈发热闹。ID “上班族小陈” 连麦进来,手里拿着修改后的索道防护图:“沈老师!我又改了下防护图,在钢管上加了两个固定钩,能把防雨布勾住,不会被风吹掉!” 他还详细教大家怎么安装,“先把钢管固定在固定桩上,再把防雨布铺上去,用钩子弹力固定,简单又实用。”
ID “户外用品店老板老郑” 则展示了新捐的冲锋衣:“沈老师!这冲锋衣是防水的,就算下暴雨也不会湿。孩子们转运的时候穿,不会冻着!我还捐了 10 个急救包,里面有创可贴和消毒液,万一转运的时候受伤了,能及时处理。” 他还开玩笑:“要是沈老师的饭团不够吃,我再捐 100 个面包,保证大家饿不着!”
沈亦舟笑着回应:“小陈的防护图我们已经在弄了,老郑的冲锋衣正好给孩子们穿。不过饭团肯定够吃,现在做了 50 个,够转运的伤员和孩子们吃一天了。” 他指了指正在帮忙捏饭团的孩子们:“你们看,小芸捏的饭团虽然不好看,却很结实,她说明天转运的时候,要给每个伤员带一个,让他们路上有吃的。”
下午一点,马帮终于将老吴捐的钢丝绳和新的卷扬机运来了。老林和小李立刻开始更换钢索,沈亦舟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这新的钢丝绳能承重 400 公斤,比旧的安全多了,转运重伤员更放心。” 周小雨则在给伤员分发饭团和冲锋衣,“张爷爷,您穿这件蓝色的,尺码正好,明天转运的时候穿上,不会冷。” 张爷爷接过冲锋衣,摸了摸口袋,突然掏出个布包:“这里面有 500 块钱,是我攒的养老金,捐给孩子们买作业本,刘阿姨捐的作业本可能不够。” 周小雨眼眶一热,接过布包:“爷爷,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但这钱您留着,孩子们的作业本,粉丝们会帮忙的。”
下午三点,索道终于加固完成。第一个转运的是受伤的采药人,他躺在新的专业担架上,小张护士在旁边陪着:“您别担心,索道很安全,到了山下就能去医院了。” 采药人点点头,目光却落在远处的小芸身上:“我家丫头和你差不多大,要是她知道我能去医院,肯定很高兴。” 小芸跑过来,把一个饭团递给采药人:“叔叔,路上吃,热乎的。” 采药人接过饭团,泪水夺眶而出 —— 这是他三天来吃到的第一个热乎的饭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