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8 日清晨五点,渔村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浸入墨汁般,沉入浓稠如墨的雾霭中。潮湿的水汽裹挟着咸腥的海风,重重地压在晾晒的渔网上,粗麻绳在吱呀声中被坠得低垂,那些平日里随风轻晃的网兜此刻蔫头耷脑,仿佛被抽走了生气。码头尽头的灯塔在雾气中艰难地亮着,橘色的光晕被雾霭吞噬、晕染,像滴入宣纸上的淡墨,晕染开朦胧的边界。
李伟裹紧夹克,橡胶靴底碾过覆着薄霜的青石板,发出细碎的 “咯吱” 声。寒气顺着鞋底渗入,冻得脚趾发僵,手机在掌心震得发烫,震感混着寒意,让他下意识攥紧了手机。
李老师,跨海大桥封了! 物流司机老张的声音混着呼啸的风声,听筒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尖锐而杂乱,仿佛被困车辆的声声呜咽。雾太大了,能见度不到五米,连应急车道都看不见!交警拿着红光棒拦车,红光在雾里就像忽明忽暗的鬼火。咱们三辆建材车全堵在桥南安检口,保温材料的篷布都被雾水浸透了...... 老张急促的喘息声里,隐约传来车载收音机播报大雾橙色预警的电流杂音,机械的电子音与老张颤抖的话音交织,透着说不出的焦虑。
海风裹着雾气往衣领里钻,凉得人打颤。李伟抬头望,远处的海平面和雾连在一起,白茫茫一片混沌,连平日里清晰的防波堤都成了模糊的影子,像被抹去轮廓的剪影。“张师傅别急,” 他尽量让声音平稳,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手机边缘,“我联系王主任,看看能不能想办法。” 挂了电话,他赶紧拨通镇民政办的号码,响了三声就被接起,王主任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还夹杂着翻找文件的窸窣声:“李老师,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李科长已经去协调交通局了,雾天跨海大桥很少封这么久,咱们得做两手准备。”
临时厨房的帐篷里,沈亦舟正用温度计测水温,锅里煮着昨天林伯送来的海带芽,准备给孩子们做早餐。“水温 65℃,正好泡海带芽,” 他抬头看见李伟进来,眉头皱了皱,“建材没到?” 李伟点点头,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上还停留在物流群的消息:“预计中午 12 点后雾散,但不确定。” 周小雨这时捧着账本进来,脸色也不好:“昨天‘鸡蛋商陈姐’说捐的 200 个鸡蛋,本来今天到,现在也堵在路上了;还有‘宝妈群’捐的 50 套儿童餐具,物流说要晚两天,得等雾散了才能送。”
帐篷帘被轻轻掀开,小玥探进头来,手里捧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李叔叔,” 她小声说,“我捡了些新的贝壳,洗干净了,能用来做昨天说的蒸蛋吗?” 布包里的贝壳比上次的更完整,边缘磨得光滑,是她早上天没亮就去海边捡的,手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泥沙。李伟心里一软,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能,咱们今天就用贝壳做蒸蛋,等建材到了,咱们就在‘望海贝坊’的地基上,用新灶台做给大家吃。”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李伟举着相机站在雾蒙蒙的渔港边,镜头里只能看清近处的几艘渔船,远处的景物都裹在雾里。“家人们,今天咱们遇到了‘雾里寻材’的难题,” 他笑着调侃,尽量让气氛轻松,“捐的水泥、钢筋还有鸡蛋,都堵在跨海大桥上,雾太大,桥封了,得等雾散才能过来。不过没关系,咱们今天教一道不用复杂食材,还能让孩子动手参与的邪修菜 ——‘贝壳蒸蛋羹’,用渔村随处可见的贝壳当容器,鸡蛋和水按比例调,蒸出来又嫩又香,孩子吃着安全,还能自己选喜欢的贝壳当碗,特别有意思。”
在线人数慢慢涨到 1.6 万,弹幕里的互动很快热起来。ID “物流司机老张” 居然也在看直播,留言道:“李老师,我就在大桥这边,交警说正在撒融雾剂,争取 11 点通!我车上还有‘瓷砖厂刘哥’的防滑砖,都好好的,别担心!” 有人开玩笑:“张师傅辛苦,等雾散了,李老师给你留碗蒸蛋羹!” 还有 ID “退休厨师老郑” 留言:“蒸蛋羹要水和蛋 1.5:1,加少许盐和香油,蒸 8 分钟,保证嫩!我家孙子最爱吃,用小碗蒸,每次都能吃两碗!”
“老郑师傅说得对!” 李伟赶紧呼应,“不过咱们用贝壳蒸,得调整一下比例,贝壳比碗浅,水和蛋按 1:1 就行,不然容易溢出来。” 他转身走进临时厨房,镜头对准小玥手里的贝壳,“小玥早上天没亮就去捡贝壳,洗得干干净净,等会儿咱们就用这些贝壳当‘小碗’,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属蒸蛋。” 沈亦舟这时凑过来,手里拿着营养笔记:“鸡蛋富含优质蛋白,孩子长身体需要;贝壳蒸能保留蛋的鲜味,比用金属碗蒸更嫩,还能让孩子觉得‘好玩’,增加食欲 —— 雾天孩子容易没精神,吃点鸡蛋能补充能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