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好的带鱼块撒上椒盐孜然粉,“每块带鱼撒少许,” 李伟边撒边说,“撒均匀,每口都能吃到香味,孩子爱吃,还能增加食欲。” 小玥帮忙分带鱼块,把最大的一块放在给妈妈留的盘子里:“妈妈最爱吃大的带鱼块,我要给妈妈留最大的,让妈妈多吃点,出海有力气。” 周小雨则帮忙分南瓜粥,每个碗里盛半碗:“南瓜粥暖腹,带鱼块下饭,一起吃正好,孩子吃一碗粥、两块带鱼,就能吃饱,补充能量。”
施工师傅们围过来,拿起带鱼块吃起来,张师傅咬了一口,笑着说:“这带鱼煎得酥,鲜咸入味,比我在家做的还好吃,喝着南瓜粥,浑身有劲,下午贴贝壳墙肯定快。” 小涛拿着带鱼块,送给正在整理贝壳的设计师小林:“小林叔叔,你吃带鱼块,贴墙累了,补充能量。” 小林接过带鱼块,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小涛,这带鱼真好吃,下午咱们一起贴贝壳墙,好不好?”
上午十点,“贝壳工艺品店张姐” 的送货车准时到了,拉着 200 个彩色海螺壳和 10 盒防水丙烯颜料。司机师傅边卸车边说:“张姐特意交代,彩色海螺壳已经洗干净晒干了,直接就能用;颜料是安全无毒的,孩子也能用来画,还送了 20 支画笔,够孩子们一起画。” 施工师傅们围过来,眼里满是期待,设计师小林拿起一个红色海螺壳,笑着说:“够了够了!200 个彩贝,加上博物馆捐的 50 个,再加上村民们捡的,足够贴海浪图案了!”
上午十一点,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带着博物馆捐的 50 个老海螺壳到了,每个海螺壳上都系着红绳,标签上写着年代(清末民初)。“这些老海螺壳是渔民用过的,用来装针线或者小物件,” 工作人员介绍道,“颜色鲜艳,还带历史感,贴在贝壳墙的中间位置,既能突出特色,又能体现渔村的历史,游客来了还能听老海螺壳的故事。” 小玥看到老海螺壳,眼睛亮了:“小林叔叔,把这个红色的老海螺壳贴在最中间,妈妈回来一眼就能看到,知道这是‘望海贝坊’的标志。”
中午十二点,大家喝着南瓜粥,吃着香煎带鱼块,浑身有劲。设计师小林和李伟、王科员一起商量贝壳墙的粘贴顺序:“先贴老海螺壳在中间,再贴彩色海螺壳围成海浪的形状,最后用灰白色扇贝贴海浪的边缘,孩子们画的彩绘贝壳贴在海浪的间隙里,这样既好看又有特色。” 小玥和小涛听了,开心地跳起来:“我们也要画贝壳!画小鱼和海浪,贴在墙上,让‘望海贝坊’更漂亮!”
下午两点,“宝妈群” 捐的贝壳工艺品准时到了,100 多个彩贝装在纸箱里,还有妈妈们写的小卡片:“祝‘望海贝坊’的孩子们每天都能吃热饭,每天都开心!” 小玥拿起一张卡片,读给大家听:“妈妈们真好,还祝我们开心。” 施工师傅们开始贴贝壳墙,用县住建局捐的外墙胶(上周到的),小林在旁边指导:“每个贝壳涂一点胶,贴在墙上后,用手按 30 秒,这样粘得牢,海风刮不掉。”
小玥和小涛也来帮忙贴贝壳,小玥把红色老海螺壳贴在最中间,用手按了 30 秒:“这样妈妈回来就能看到了,知道这是‘望海贝坊’的中间。” 小涛则把自己画的彩绘贝壳贴在海浪的间隙里,贝壳上画着一条小鱼:“这是妈妈捕的鱼,贴在这里,妈妈会喜欢的。” 村民们也来帮忙,阿强搬贝壳,阿婆递胶水,大家分工明确,贝壳墙慢慢有了海浪的形状,彩色的海螺壳在阳光下泛着光,像真的海浪在墙上流动。
下午四点,贝壳墙贴了一半,中间的老海螺壳和彩色海螺壳已经贴好,海浪的轮廓清晰可见。设计师小林看着贝壳墙,满意地说:“比设计图还好看,有村民们的参与,还有孩子们的彩绘贝壳,更有感情,更有渔村特色,游客来了肯定喜欢。” 李伟对着镜头直播:“家人们,你们看,贝壳墙已经贴了一半,张姐捐的彩贝、宝妈群捐的贝壳工艺品、博物馆捐的老海螺壳,还有孩子们的彩绘贝壳,都用上了,谢谢大家的帮忙,咱们的望海贝坊越来越漂亮了!” 弹幕里顿时刷满 “太好看了”“望海贝坊加油”,ID “县文旅局” 留言:“下周正式发文后,咱们就装门窗和招牌,争取下个月让‘望海贝坊’正式启用,让孩子们在新厨房里吃热饭!”
傍晚时分,施工师傅们收拾工具准备回家,贝壳墙用塑料布盖好,防止海风刮掉没凝固的贝壳。张师傅看着贝壳墙,笑着说:“明天继续贴剩下的一半,争取周末前把贝壳墙贴完,再装门窗,‘望海贝坊’就能正式启用了,孩子们就能在新厨房里做饭了。” 小玥拉着妈妈的手,指着中间的红色老海螺壳:“妈妈,你看,这是我贴的,贴在最中间,以后你回来,一眼就能看到‘望海贝坊’,就能找到我了。” 妈妈摸着小玥的头,眼泪一下子掉下来:“玥玥真能干,‘望海贝坊’真漂亮,妈妈以后回来,就能在新厨房里给你做热饭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