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施工师傅们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刘师傅留下了防水漆:“明天早上刷防水漆,刷两遍,晾干后就能装玻璃了,玻璃我已经联系了镇上的玻璃店,明天上午送过来,不用花钱,算我为‘望海贝坊’出份力。” 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也留下了招牌设计稿:“你们商量好选哪种,明天告诉我,我让广告公司开始制作。”
晚上七点,临时厨房的灯还亮着。李伟、沈亦舟、周小雨坐在帐篷里,商量着明天的工作:“明天早上刷防水漆,装玻璃;下午搭灶台,用今天到的水泥和河沙,‘粮油店李哥’捐的面粉还剩 5 斤,留着明天做疙瘩汤;沈亦舟负责教孩子们做早餐,周小雨负责协调志愿者分玻璃和灶台材料,还要选好招牌样式,告诉县文旅局。” 沈亦舟补充道:“灶台要搭在厨房的东侧,远离窗户,防止风吹灭火;灶台要砌两层,下面放柴火,上面放锅,还要留个烟囱口,不然烟会呛到孩子。” 周小雨则说:“明天‘粉丝群’捐的灶台材料会到,王主任帮忙送过来,咱们争取下周搭好灶台,‘望海贝坊’就能正式启用了。”
李伟倚着尚未上漆的窗框,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窗框边缘的木纹。月光穿过新换的双层玻璃,将贝壳墙上那些扇贝壳、螺壳的纹理勾勒得愈发清晰。这些由孩子们亲手粘贴的贝壳,此刻像是被月光注入了生命,淡粉色的蛤蜊壳泛着珍珠母贝特有的光晕,虎斑贝的纹路在明暗交替间若隐若现,连最小的扇贝碎片都折射出细碎的光点。
新安装的窗户在月光下呈现出一种静谧的银蓝色,玻璃表面的水痕还未完全蒸发,在月光的映射下,宛如繁星坠入了墙面。李伟眯起眼睛,恍惚间看见无数星辰在墙面上闪烁,仿佛整个夜空都被装进了这方小小的空间。
他低头看着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未读消息,文旅局发来的招牌设计图还停留在屏幕最上方,图上 望海贝坊 四个鎏金大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木工队的老师傅下午特意送来的榫卯结构示意图,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工作台上。
厨房角落的灶台上,还残留着阿婆送来的小米粥的香气。想起今天中午,阿强光着膀子帮忙搬运玻璃时汗流浃背的模样,还有小玥妈妈端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鱼汤表面漂浮的油花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手机突然震动,是粉丝群弹出的消息。赵哥发来的五金配件已经发货,小田寄来的发泡胶明天就能到,群里的捐款数额又增加了一大截。李伟的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每一条留言,那些温暖的话语仿佛化作了实质,填满了这间尚未完工的屋子。
他深吸一口气,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淡淡的海腥味从窗缝钻进来。装完玻璃搭灶台,搭完灶台装招牌,装完招牌就能正式启用。想到孩子们在新厨房里捧着海鲜疙瘩汤,热腾腾的雾气氤氲在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还有那个让孩子们心心念念的身影,或许真的能在开业那天,出现在这扇洒满月光的窗前。
就像今天这锅海鲜疙瘩汤,揉面时特意撒进的海苔碎让面疙瘩裹着咸鲜海风,刚捞上岸的小鱿鱼须蜷成问号,和嫩白的蛤蜊肉在奶白的汤汁里沉浮。柴火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铁锅里翻涌的不仅是食材,更是渔村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 最朴素的面粉和海鲜,经柴火慢炖,便能熬出直击灵魂的鲜味。
而那扇新换的窗框同样藏着巧思。切割整齐的铝合金框在夕阳下泛着银辉,深灰色发泡胶从缝隙挤出细密的花纹,像冬日窗棂上自然凝结的冰花。这看似普通的组合,实则是抵御海风的铜墙铁壁,发泡胶膨胀后严丝合缝,将呼啸的寒风与咸涩的湿气统统隔绝在外。
夜幕低垂时,工人们已在图纸上画好明日的计划。当第一缕晨光刺破海面,满载玻璃的货车会碾过渔村蜿蜒的小路;戴着草帽的师傅会踩着梯子,将防水漆均匀刷在墙面上,每一道笔触都像是给老屋穿上铠甲;泥瓦匠会哼着小调垒砌灶台,红砖与水泥堆叠间,烟火气仿佛已跃然眼前。
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正随着一砖一瓦、一勺一味在渔村里静静流淌。从搬运建材的粗粝手掌,到熬煮热汤的温柔手腕,善意在人与人之间无声传递。等到 “望海贝坊” 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等到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厨房里捧着热气腾腾的碗,听着海浪与欢笑声交织,这个曾在寒风中瑟缩的渔村,终将因为这座凝聚众人心血的厨房,迎来一个鲜暖圆满的冬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