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摸着炉膛的耐火砖,又看了看旁边的贝壳墙,眼泪一下子掉下来:“玥玥真能干,‘望海贝坊’越来越像样了,以后妈妈出海回来,就能在新厨房里吃你煮的鱼汤了,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也不用担心灶台漏火了。” 她蹲下来,抱着小玥,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谢谢玥玥,妈妈今天特别开心,比捕到再多的鱼都开心。”
李伟站在旁边,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暖暖的 —— 这就是 “望海贝坊” 的意义,不仅是砌好的灶台、结实的炉膛,更是孩子们的期待、渔民们的安心,是所有人用爱和努力搭建的 “温暖厨房”。周小雨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账本:“今天新增物资:耐火材料厂孙哥的耐火砖 20 块、耐火泥 1 袋(已到),老梁捐的瓦刀 2 把(已到),县住建局的速凝剂 1 袋(已到);收到捐款 300 元(刘姨捐的,已到账),用来买水泥和河沙,刚好用完,没浪费。”
晚上九点,临时厨房的灯还亮着。李伟、沈亦舟、周小雨坐在帐篷里,商量着明天的工作:“明天早上砌灶台的台面,用今天剩下的红砖和砂浆;下午装灶台的烟囱,用‘粉丝群’捐的铁皮(上周到的,一直没用来),烟囱要高出屋顶 50 厘米,不然烟会飘进厨房,呛到孩子;沈亦舟负责教孩子们做香煎海鱼,用小玥妈妈捕的海鱼;周小雨负责协调志愿者分红砖和铁皮,还要填好开业备案表格,明天交给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 沈亦舟补充道:“海鱼要去鳞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面粉裹一下煎,孩子吃着不腻,还能补充蛋白质,施工师傅们砌灶台时吃着也能攒劲,不会因为天气冷没力气。” 周小雨则说:“明天‘宝妈群’捐的儿童围裙会到,王主任帮忙送过来,够 50 个孩子用,以后孩子们在新灶台上做饭,穿上围裙更安全,也更像小厨师。”
李伟望着窗外的月光,洒在刚砌好的灶台炉膛上,耐火砖在月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像一块温暖的宝石。他知道,“望海贝坊” 的建设快要完成了 —— 砌好灶台装烟囱,装完烟囱装招牌,装完招牌就能正式启用,孩子们就能在新厨房里吃热饭,盼回心爱的人。今天的困境让他更坚信:有政府的支持(住建局的物资和技术、文旅局的招牌和备案),有村民的参与(阿强的帮忙、阿婆的青菜、小玥妈妈的海鱼),有粉丝的牵挂(孙哥的耐火砖、刘姨的捐款、宝妈群的围裙),再难的路也能一步步走下去。
就像今天的海鲜蔬菜粥,简单的大米、青菜和虾仁,却熬出了最暖的味道;平凡的耐火砖和水泥,却砌出了最结实的灶台。明天,太阳升起时,灶台台面会开始砌,儿童围裙会送到,孩子们会做香煎海鱼,而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会继续在渔村里传递,直到 “望海贝坊” 的烟囱升起第一缕烟,直到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安全的厨房里吃上热乎饭,盼回心爱的人,直到渔村的冬天,因为这小小的厨房,变得格外鲜暖而充满希望。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