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舟拿着孩子们的披萨食谱:“我会教他们做烤饼干,下周等你们回来,给你们接风,吃孩子们做的饼干。” 阿海笑着说:“我们会带雨林的菌菇回来,给孩子们做菌菇汤,让他们尝尝雨林的味道。” 小海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布袋:“李叔叔,这是我捡的贝壳,你们带过去,送给雨林的孩子,告诉他们这是渔村的礼物。” 李伟接过布袋,里面的贝壳五颜六色,都是小海平时捡的宝贝。
雪霁初晴,银辉漫过贝坊的贝壳幕墙。李伟指尖摩挲着考察物资清单,贝壳墙在月光下流转着珍珠母贝特有的虹彩,恍若倒映着贝坊一路走来的星光。从独自修缮老屋的寒夜,到阿海带着渔网入股时扬起的爽朗笑声;从巴特跨区送来的腌鱼陶罐,到老王帮忙安装的净水设备,再到粉丝们每月准时到账的爱心月捐,还有政府送来的基建图纸 —— 这些温暖的片段,此刻都化作墙上跃动的光斑。
他望向窗外积雪渐融的渔港,这次雨林之行的意义在月光中愈发清晰。搭建第二座公益厨房只是起点,更要架起山海之间的桥梁:让渔村晒场上的鱼干香飘进雨林村寨,把雨林枝头的新鲜蔬果带到孩子的餐盘。当不同经纬度的善意在灶台前相遇,那些素未谋面的孩子,终能捧着温热的饭菜,触摸到跨越千里的温柔。
次日清晨,考察队准备出发,孩子们都来送行,小玥抱着李伟的腿:“李叔叔,你们要小心,早点回来,我还等着学做菌菇汤呢!” 小涛递过来一个保温桶:“里面是我妈妈煮的姜汤,你们在雨林喝,暖身子!” 李伟接过保温桶,心里满是感动 —— 这就是贝坊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厨房,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这里有孩子的期待,有村民的支持,有粉丝的牵挂,有政府的帮助,这份爱会跨越山海,从渔村走向雨林,从草原走向更多地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厨房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希望。
车子发动了,孩子们挥着手,喊着 “早点回来”,阿海握着方向盘,小海坐在旁边,手里拿着贝壳布袋,眼里满是期待。李伟举着手机,开启了雨林考察的直播,镜头里渔村的房子慢慢变小,远处的大海泛着光,弹幕里满是 “一路平安”“期待雨林菌菇汤” 的留言,月捐计划的群里,又有 100 位粉丝加入,留言说 “支持公益,每月 1 元,积少成多”。
李伟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公益厨房在不同的地方落地,会有更多孩子吃到自己做的热饭,会有更多人加入月捐计划,这份温暖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到每个角落,让这个冬天,因为爱而格外温暖。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