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宝妈群群主玲子”紧跟着刷屏,消息后面缀着长长的感叹号:“月捐人数突破1500人啦!昨天阳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集体加入,每人每月1块钱,还画了好多蜡笔画,让我转交给雨林的小伙伴!咱们捐的100套儿童雨衣,物流显示今天下午就能到乡镇政府,正好赶上下周的雨!”
一条带着蓝色认证标的留言格外醒目,是“勐腊县文旅局”的官方账号:“已协调乡镇政府,派两名傣族向导和一台拖拉机支援,下午两点到竹楼,专门帮大家运输物资;县卫健委捐的20瓶防蚊虫药膏、10盒感冒药,已经送到老王同志手里,会一并带来;雨林公益厨房的选址初步定在村小学旁,乡镇政府将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支持,后续建设也会协调资金!”
弹幕瞬间炸开了锅。ID“退休教师刘姨”的头像亮了起来:“我刚又转了300块,给孩子们买雨靴,雨林路滑,可别摔着。上次寄的巧克力,孩子们吃到了吗?”ID“牧区巴特”的留言带着草原气息:“我让牧民兄弟寄了20斤风干羊肉,下周到,给孩子们补补身子,冬天吃这个暖和!”ID“望海贝坊小玥”的留言带着孩子气:“李叔叔,我和渔村的小伙伴们折了千纸鹤,跟海鲜干货一起寄过去了,你们要早点建好大厨房呀!”
李伟看着满屏的关心,鼻子一阵发酸,他举起手里的牛肝菌,对着镜头晃了晃:“家人们放心,有你们的支持,咱们的公益厨房肯定能建起来!现在言归正传,教大家做这道安全又美味的菌菇鲜虾粥,学会了也能做给家里的孩子吃。”他转头看向玉姐,“玉姐,您看我这步骤对不对?傣家是不是也这么煮菌菇?”
玉姐笑着点头,往火塘里添了块柴:“对呢,我们煮菌子都要煮透,还要放姜片驱寒。你们城里人选菌子要仔细,我们山里人看菌盖、菌柄就知道能不能吃。”
【菌菇鲜虾粥实操教学】
一、食材预处理——安全第一,分辨是关键
“首先教大家怎么分辨可食用的牛肝菌,这步最关键,可不能马虎。”李伟拿起一朵完整的牛肝菌,对着镜头慢慢转动,“大家看,真正的牛肝菌菌盖是深褐色,像老树皮的颜色,表面光滑没有绒毛;菌柄粗壮,中间没有菌环,最重要的是——切开后菌肉是白色的,不会变色。”他用小刀从菌菇中间切开,露出洁白的菌肉,“如果切开后变蓝、变紫,那绝对是毒菌,碰都不能碰。我上次在渔村后山采到一朵红色的,切开瞬间变蓝,吓得我直接扔了。”
阿海蹲在火塘边处理鲜虾干,他把虾干放进温水里浸泡,手指在水中轻轻揉搓:“这虾干是渔村晒的,没有添加剂,泡20分钟就行,泡软了撕成小块,孩子吃着方便。我以前没泡软就直接煮,小海咬不动,还崩到了牙,哭了好半天。”他撕虾干的动作很熟练,顺着虾壳的纹理一撕就开,“你们看,这样撕出来的虾肉是完整的,煮在粥里好看又入味,不会碎成渣。”
周小雨负责洗米,她把县农业局捐的有机大米倒进竹筛,用山泉水慢慢冲洗:“大米要洗三遍,洗到水变清为止。我第一次煮粥只洗了一遍,结果粥里有泥沙,吃着硌牙,被阿海笑了好几天。”她把洗好的米放进碗里,加了点水浸泡,“大米还要提前泡10分钟,泡过的大米煮出来更软糯,不然煮半小时都不开花,大家等着吃会着急。”
小张正对着手机记录,突然指着竹楼门口喊:“李队,有孩子来了!”众人抬头望去,一群背着小竹篓的孩子站在廊檐下,雨水顺着他们的头发滴下来,打湿了打补丁的衣服。为首的小女孩攥着一朵菌菇,怯生生地往屋里看,看到镜头时又赶紧把菌菇藏在身后。
“这是阿雅,”玉姐起身迎过去,拉着小女孩的手走进来,“她爸妈在外地打工,跟奶奶一起过,经常帮着采菌菇补贴家用。”阿雅的小脸上沾着泥点,眼睛却亮得像星星,她盯着锅里的菌菇,小声说:“这个是牛肝菌,后山很多,我昨天采了一篮。”小海从阿海腿上滑下来,跑过去把兜里的巧克力递过去:“给你吃,这个很甜,是渔村的巧克力。”阿雅犹豫了一下,接过巧克力,小声说了句“谢谢”,手指轻轻摩挲着包装上的图案。
二、熬煮过程——火候到位,暖身更暖心
“大米泡好了,现在下锅煮。”李伟把泡软的大米倒进沸腾的铁锅里,用木勺搅了搅锅底,“水和米的比例是6:1,煮菌菇粥要稀一点,孩子和老人都爱吃。火塘的火要控制好,别太大,不然容易糊底。我上次在渔村煮粥,火太旺,锅底糊了一层,小玥说‘李叔叔,这粥有股烤红薯的焦味’,现在想起来还脸红。”
阿海把泡好的虾干捞出来,挤干水分撕成小块:“等大米煮到开花,再放菌菇和虾干,这样粥的口感更好。”他看着锅里翻滚的米粒,“渔村煮海鲜粥也是这个道理,先煮米,再放海鲜,鲜味才不会跑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