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盐放多了咋救?已经煮成‘咸菜疙瘩’了!”有粉丝追着问,还发了个哭脸表情。“简单!”李伟拿起一块刚烤好的青稞奶酥比划,“下次做的时候,盐放多了就加一勺白糖中和味,就像咱们生活,苦了就加点甜;要是已经煮好了,就多加点开水稀释,再丢点土豆、萝卜进去吸味——土豆和萝卜是藏区的‘万能吸味王’。”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实在救不回来也别扔,泡在热牛奶里当早餐,口感跟麦片似的,不浪费一粒粮食——咱们种青稞不容易,每一粒都得珍惜。”
这话逗得弹幕全是“哈哈哈哈”,有人留言:“李老师太实在了,这波教学比买产品还值,我再拍两斤青稞粉!”“马上回购,跟着李老师重新挑战青稞疙瘩汤,这次要是再失败,我就把‘石头蛋’寄给李老师当纪念”“我已经把李老师的话记在小本本上了,这次一定成功,等着我晒成果!”卓玛在一旁帮着把粉丝的问题翻译成藏语讲给农户听,听到“青稞鞋垫”的梗忍不住笑出了声,用汉语补充道:“我第一次做青稞饼,把酥油错放成了黄油,烤出来的饼子甜得发腻,沈老师吃了一口,就着酥油茶灌了半壶才咽下去,说像吞了块糖疙瘩。”
沈亦舟无奈地摆手,假装委屈:“别提了,那甜腻味儿,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嗓子发黏。不过卓玛进步快,现在做的奶酥,比我爷爷当年做的淮扬点心还香。”他这话刚说完,一条弹幕跳了出来:“沈老师,你爷爷不是国宴大厨吗?能不能让卓玛学学淮扬菜,把青稞和淮扬菜结合一下?比如青稞狮子头?”沈亦舟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正打算把爷爷的菜谱整理一下,下次直播就教大家做‘青稞牦牛肉狮子头’,既有藏区特色,又有淮扬风味。”
直播间的氛围热得像暖厨的灶台,订单量跟着蹭蹭涨。就在这时,仓库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扎西科长带着两个人顶着头秋霜走进来,其中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胸前挂着“县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牌,另一个穿灰色西装的,公文包上印着“农业农村局”的字样。“沈老师,李老师,可算找到你们了!”扎西科长喘着气,藏青色制服上沾着泥点,显然是从别的村赶过来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份《藏区农产品电商扶持政策》,封皮都被风吹得卷了边,“我在助农群里看到你们直播的消息,立马把电商中心的洛桑老师和农业局的达瓦主任拉过来了——达瓦主任能帮咱们做青稞的质检认证,洛桑老师能把产品挂到省助农平台,还能申请政府的运费补贴,物流成本能降三成!”
达瓦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脸上带着高原人特有的红血丝,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检测报告,递给沈亦舟:“这是咱们上个月抽检的‘藏青2000’二代的报告,蛋白质含量比国家标准高2个百分点,无农残,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我们已经帮合作社申请了‘地理标志产品’,以后‘格桑花’的青稞制品,包装上就能印这个标志,身价能再涨一截。”他指着报告上的数据,“你看,这个指标在全省都排得上号,不愁卖不出去。”
洛桑老师是个脸膛黝黑的年轻人,立刻凑到镜头旁,举着政策文件给大家看,文件上的红色印章格外醒目:“各位网友放心,‘格桑花’的青稞产品都过了县质检站的检测,咱们政府的助农平台全程监管,假一赔十。现在下单的朋友,还能享受政府的运费补贴,买满两斤就包邮,买得越多越划算——这个补贴是从咱们县的助农专项资金里出的,就是为了让藏区的好东西走出去。”他刚说完,屏幕上的订单量瞬间又翻了一倍,有粉丝立刻发来刚做好的“成功版青稞疙瘩汤”照片,汤色清亮,疙瘩圆润,配文:“跟着李老师做,娃连吃两大碗,光盘为证!李老师太牛了,政府也给力!”
周小雨的声音适时响起,背景里的打包声更响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的订单量,已经能消化合作社一半的青稞库存了!另外,之前组织的‘一对一帮扶’活动,有二十个上海家庭和藏区孩子结对,他们已经订了明年的青稞,说是要‘认养’一亩青稞田,看着青稞从种到收——这样咱们的销路就更稳了!”
李建国看着镜头里滚动的订单和粉丝的鼓励,突然走上前,拉着次仁爷爷的手往镜头前带。老人有些局促,攥着青稞穗的手都在抖,藏袍的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里面冻得发红的手腕。李建国在他耳边用刚学的藏语说了句“别怕,说心里话”,又帮他把歪了的帽子扶正,他才慢慢抬起头,对着镜头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却格外清晰:“我种了一辈子青稞,今年春汛冲了田,我以为这地就废了,是李老师带着我们挖沟排水,夜里抱着被子守苗棚,他的腰不好,却在泥水里站了三天三夜。”他举起手里的青稞穗,穗子上的麦芒在镜头下闪着光,“这不是烂在仓库的粮,是我们藏区人的希望,谢谢内地的好心人,帮我们把希望变成了日子——等明年青稞熟了,我给大家寄新磨的青稞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