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里立刻热闹起来,“执业兽医张教授”的金色ID弹出:“这个检测卡我知道,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专门针对高原动物疫病,准确率能达到99%。小旦增,记得每次检测都要记录,数据可以发给我,我帮你们分析。”“雪域物流王总”也发来消息:“我已经跟县交通局谈好了,以后你们的物资运输,我都安排专用冷链车,保证又快又安全。”周小雨的声音适时响起:“目前‘书香援藏’活动已经收到图书500多本,明天就能送到村里的小学,还有粉丝捐了10台平板电脑,让孩子们能上网课。”
炖粥的时间里,旦增带着粉丝们“云参观”了合作社的棚圈。“这是‘乌云盖雪’和它的宝宝‘踏雪寻梅’,”他指着围栏里的牦牛,“‘乌云盖雪’现在特别能吃,一天要喝两桶青稞粥,兽医说它是在补身体。”镜头扫过旁边的牛圈,里面的牦牛都悠闲地吃着干草,“这些牦牛都是合作社的宝贝,我们每天都会给它们检查身体,用粉丝捐的体温枪测体温,用B超机做体检,保证它们健健康康的。”
“粥好啦!”李伟的喊声打断了旦增的介绍。他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爆发出来,青稞粒吸饱了肉汁,胀得圆滚滚的,牛肉块炖得软烂,用筷子一夹就碎。“大家看,这就是做好的青稞牦牛暖心煲,”他舀起一碗,对着镜头展示,“青稞开花了,牛肉也炖烂了,颜色金黄,香气扑鼻。”沈亦舟端起一碗递给旁边的物流师傅:“师傅,辛苦了,尝尝我们的特色美食。”师傅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太香了!比我在拉萨吃的还地道,回去我也要学着做。”
旦增也盛了一碗,递到次仁爷爷手里。老人吹了吹热气,慢慢喝着,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这味道,和我年轻时喝的一样。”他放下碗,对着镜头说,“谢谢远方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的牛越来越壮。我们一定会好好种青稞,好好养牦牛,不辜负你们的希望。”弹幕里瞬间被“感动”“加油”刷屏,礼物特效飘了满屏,还有粉丝发来了自己做的青稞美食照片,虽然卖相不算好,却充满了心意。
下午五点,直播接近尾声,旦增对着镜头盘点起今天的“收获”:“今天我们收到了粉丝捐的检测设备、图书、种子,还有很多爱心捐款。监测站的地基已经挖好了,明天就能浇筑混凝土,青稞种植示范园的选址也定好了,等雪化了就开始播种。”他举起手里的青稞穗,“这株青稞,代表着我们的希望,它在雪地里扎根,在阳光里生长,就像我们合作社一样,在大家的帮助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伟拍了拍旦增的肩膀补充道:“下个月体验游项目就要启动了,县文旅局已经帮我们设计好路线——游客能放牛、挤牛奶,还能来监测站亲手给牦牛做体检。”他指了指远处的空地,“我们计划在那儿建‘牦牛文化博物馆’,把次仁爷爷的养牛故事都记下来,让藏区的文化传下去。”沈亦舟接着说:“张教授刚发消息,下个月会带学生来做调研,帮我们完善青稞种植技术,以后合作社的专业性就更强了。”
直播结束后,暖厨的大铁锅还冒着热气,村民们和物流师傅围坐分享暖心煲时,扎西科长举着文件闯进来:“好消息!体验游项目正式批了!下月初第一批50名上海游客就到,还带了摄影团队来拍纪录片!”旦增嘴里的粥都没咽完就跳起来:“我来当导游,把‘乌云盖雪’和粉丝捐设备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李伟笑着舀了碗粥递给他:“别急,先把嘴擦干净——我教游客做青稞美食,你沈老师管住宿,咱们分工把这事办漂亮。”
“太好了!”旦增激动地跳起来,“我要给游客们当导游,给他们讲‘乌云盖雪’的故事,讲粉丝们帮助我们的故事。”李伟笑着点头:“我教游客们做青稞美食,沈老师负责安排住宿和行程,咱们分工合作,一定让游客们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沈亦舟掏出手机,展示着刚收到的消息:“张教授说,他下个月要带学生来这里做调研,帮我们完善青稞种植和牦牛养殖的技术,以后我们的合作社就更专业了。”
夕阳把雪山染成蜜色,次仁爷爷牵着“感恩”站在青稞田埂上,嘴里的牧歌混着牦牛的哞叫飘远。“踏雪寻梅”跟在妈妈身后踩雪,四蹄的白毛沾了雪沫,像撒了把碎糖。临时仓库的玻璃窗反射着金光,里面的检测设备、图书和种子,都成了这暖色调里的静物。
沈亦舟拿出爷爷的黄铜勋章,轻轻摩挲着。勋章在夕阳下泛着光,和远处的雪山连在一起,温暖而明亮。她想起爷爷说过的话:“藏区的土地是肥沃的,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希望。”现在她终于明白,所谓希望,就是雪山脚下的每一株青稞,每一头牦牛,就是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就是远方粉丝们的每一份爱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