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每个人的身影都被夕阳镀上金边。“家人们快看,防护棚已经搭好了,秸秆也都围上了,就等防雹网和阿凯哥的钢材了,”她举着手机扫过茶园,镜头突然定格在一个小小的身影上,“你们看才让大叔的小孙子,正踮着脚给自己种的茶苗盖无纺布呢,小脸上全是认真。”屏幕里,小男孩把无纺布边角按得紧紧的,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小茶苗别怕,我保护你。”
傍晚时分,阿凯的消息弹了进来,附带一张雪山下的货车照片:“材料刚过唐古拉山,路通了!预计明天早上七点准到合作社!”几乎同时,北京“老茶客”团长也发来物流截图:“防雹网已经到那曲了,我们联系了当地的粉丝,连夜用皮卡送,明天中午之前肯定能铺上!”弹幕里瞬间被“太牛了”“安心了”刷屏,小琳的视频紧接着发来,她举着个设计稿兴奋地晃:“我把锅巴包装设计好啦!正面是四枚木牌的图案,背面印着‘春芽绽香’,是不是特别有意义?”
夜里的暖厨亮如白昼,灯火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李伟站在灶台前,手把手教牧民们掌握炒青稞粉的火候,卓玛妈妈带着几个妇女坐在桌边,把烤好的锅巴装进印着“春芽”字样的包装袋,沈亦舟则拿着扫码枪,给每一包锅巴贴上溯源码。“大家看,”他拿起一包锅巴演示,“扫这个码,就能看到这包锅巴用的青稞来自哪片茶园,藏香菌是哪天采的,连检测报告都能实时查。”
张爷爷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转着个旧茶碗,给围坐的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一九八一年抗雹成功后,你沈爷爷用剩下的青稞粉做了一大锅锅巴,牧民们围着篝火分着吃,都说那是‘希望的味道’。现在你们做的这些锅巴,要带着这个味道去北京,让全国的人都知道,藏区的茶苗活下来了,牧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他拿起一块刚烤好的锅巴,轻轻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起来,“就是这个味儿,和当年你爷爷做的一模一样,香到骨子里。”
第二天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阿凯的货车和“老茶客”的皮卡就先后停在了合作社门口。蓝色的防雹网展开后像一片小小的天空,铺在茶园上空;阿凯带来的钢材则用来加固防护棚的骨架,让棚子更抗风。“我们公司员工听说要抗雹,都吵着要来帮忙,”阿凯扛着根钢管往茶园走,撸起袖子干劲十足,“我好说歹说才拦住,不然今天得来二十多个‘壮劳力’。”
上午十点,三个防雹炮点全部布设完毕。赵工程师蹲在炮位旁调试设备,显示屏上跳动着冰雹云的实时数据:“明天中午一点,我们准时开炮。碘化银弹能让冰雹云提前降水,把大冰雹‘打散’成雨滴。”他给孩子们演示如何用棉花球塞耳朵,“炮声会有点大,但绝对安全,你们塞好棉花就不怕啦。”才让大叔的小孙子举着一把棉花球跑过来,像献宝似的分给大家:“我准备了好多,弟弟妹妹都有份!”
直播镜头扫过严阵以待的茶园,蓝色防雹网下,茶苗被秸秆和无纺布护得严严实实,防护棚整齐排列像一列列卫兵。“家人们,万事俱备,只等冰雹来了!”周小雨的声音里满是坚定,“感谢阿凯哥连夜调运的钢材,感谢老茶客团众筹的防雹网,更感谢每一个出主意、送物资的家人——是你们的爱心,给了我们守护茶苗的底气!”
弹幕里的加油刷成了红色海洋。“摄影爱好者阿哲”留言:“我带着纪录片团队已经到茶园了,正在拍抗雹的全过程,要把藏区人的坚韧和粉丝的爱心都记录下来!”小琳发来定位截图:“我的火车票改签到今天了,现在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争取明天和你们一起抗雹!”“高原老杨”则说:“我联系了周边的牧民,明天都来合作社附近,咱们一起给防雹队加油,人多底气足!”
中午的暖厨里,飘着藏香青稞锅巴汤的香气。李伟把烤好的锅巴掰成小块,放进熬得浓稠的骨汤里,撒上点葱花,一碗碗分给众人。赵工程师喝了一大口,烫得直呼气却舍不得放碗:“这锅巴汤比我们单位食堂的好吃十倍,展销会肯定能卖爆。”王局长举着碗站起身,声音洪亮:“这碗汤,敬我们的茶苗,敬咱们并肩作战的抗雹队伍,更敬所有支持藏北春芽的家人!干了!”
下午的阳光渐渐西斜,众人又对防护措施做了最后一遍检查。沈亦舟和李伟爬上防护棚顶,踩着钢管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张爷爷则在每个防护棚的立柱上系了条红绳:“这是当年你爷爷的规矩,红绳是‘定心绳’,系上它,大家心里都踏实。”沈亦舟望着红绳在风里轻轻飘动,忽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红绳不是迷信,是大家一起守护的信念——只要心齐,就没有扛不过去的坎。”
傍晚时分,天空渐渐阴了下来,风也变得凌厉,卷着沙尘打在暖厨的窗户上。赵工程师盯着气象雷达的屏幕,眉头微微皱起:“冰雹云移动速度比预计的快,可能明天上午八点就会抵达,比原计划提前了六个小时。”他立刻拿起对讲机安排:“各炮点今晚轮流值班,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冰雹云进入射程,立刻汇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