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的晨霜还凝在育苗棚的保温膜上,暖厨里已经飘起了牦牛肉酱的香气。李伟戴着沾着面粉的袖套,正用勺子舀起一勺酱尝味道,刚入口就皱起了眉:“不对,怎么有股酸味?”他把酱倒进白瓷碗里,酱体泛着异样的浅褐色,“昨天发酵还好好的,怎么一夜就变味了?”
沈亦舟刚把“藏雪芽”的种子样本装进密封袋,闻言立刻走过来,用干净的筷子挑起一点酱:“是发酵温度不够,藏区夜里温度降到零下二度,菌种活性低,杂菌滋生了。”他翻出爷爷的老笔记,指着其中一页,“你看,爷爷当年做牦牛肉酱,要在暖厨里砌火墙,保持二十度恒温发酵三天,我们昨天只靠煤炉保温,夜里火灭了。”
“还有五天就该出发去广州了,这二十斤酱全废了,重新做根本来不及!”李伟急得抓头发,“预制菜代工厂那边说,最快也要七天才能做好,赶不上展会开幕。”小琳抱着一摞真空包装袋走进来,听到这话手里的袋子“哗啦”掉在地上:“那怎么办?展会上没有牦牛肉酱展品,怎么和商超谈合作?”
陈国安扶了扶老花镜,拿起那碗酱闻了闻:“别急,当年我们在藏区做酱,也遇到过温度问题,后来用牦牛粪火塘加陶缸保温,效果很好。但现在要赶工期,光靠火塘不够,得要恒温发酵箱。”他顿了顿,“这种设备藏区没有,西宁的食品机械市场有,但运过来至少要三天。”
赵工程师掏出手机查设备价格:“小型恒温发酵箱一台要八千块,能一次发酵三十斤酱,再加上运输费,大概要一万块。我们合作社的资金都投在茶苗基地了,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他叹了口气,“要是设备能早点到,我们还能赶在出发前做两批酱。”
周小雨当机立断,把直播架支在了暖厨里,镜头对准那碗发酸的牦牛肉酱和沈爷爷的老笔记。“家人们,我们的展会筹备遇到大麻烦了!”她把手机镜头转向李伟手里的空酱缸,“牦牛肉酱发酵失败,急需恒温发酵箱才能重新制作,藏区买不到,要从西宁调运,资金和时间都很紧张。”
弹幕瞬间沸腾。“食品厂张总”秒回:“发酵箱我来解决!我西宁的分工厂有两台闲置的恒温发酵箱,七成新,直接捐给你们!已经联系了青藏物流,用保温货车运,怕设备冻坏,车厢里加了加热垫,大概三天到——司机是老跑藏区的,熟悉路况。”
“老茶客”团长紧跟着留言:“设备运费我包了!另外我组织北京粉丝团捐了一万块,作为制作牦牛肉酱的原料钱,已经转到合作社账户了,大概明天到账。”他发了张捐款截图,下面跟着一串粉丝的捐款记录,“都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别嫌少。”
“加班狗阿凯”的大弹幕直接占满屏幕:“原料钱怎么能让大家掏?我再补一万块,买最好的牦牛肉!另外我订了去广州的机票,展会现场给你们当后勤,搬箱子、看展位都行,包吃包住就行。”下面立刻有人接梗:“阿凯这是要把‘春芽后勤部长’的身份焊死啊”“阿凯:老板欠我的年终奖,全变成春芽的酱了”“建议展会给阿凯设个‘首席守护员’岗位牌”。
李伟突然抢过镜头,手里举着一碗刚和好的青稞面:“家人们别光捐钱捐设备,来学道展会应急硬菜——青稞牦牛肉烧麦!用藏区青稞面做皮,牦牛肉做馅,蒸出来皮薄馅大,广州人肯定爱吃!就算酱赶不上,有这烧麦撑场面,照样能拿下订单!”他招呼沈亦舟,“把昨天绞好的牦牛肉馅拿来,再切点羊肚菌提鲜。”
沈亦舟早已拎着肉馅过来,手里还拿着个电子秤:“家人们注意,青稞面和小麦面要按7:3的比例混合,青稞面富含β-葡聚糖,降血脂,但黏性差,加小麦面才能成团。”他把面粉倒进盆里,“五百克面粉加两百八十毫升温水,水温四十度刚好,太高会烫熟面筋。”
“沈老师的营养小课堂又开课了!”弹幕里有人打趣,“上次学的风沙烤羊腿,我妈做的时候把厨房熏黑了,现在还在罚我洗碗。”李伟笑着把牦牛肉馅倒进碗里:“他就是细节控,上次我用冷水和面,他非说温水能激活酵母,蒸出来的烧麦皮更软,结果真比冷水和的好吃。”沈亦舟无奈地摇头,递过切好的羊肚菌:“温水和面能让面筋充分舒展,你上次用冷水和的面,蒸出来的烧麦皮硬得像石头,最后还不是让卓玛姐拿去喂牦牛了?”
小琳自告奋勇要擀皮,刚把面团擀成薄片就破了个洞。“我的小祖宗,你还是去贴粉丝捐赠名单吧!”李伟赶紧把面团抢过来,“上次包包子把馅漏光,这次擀皮又擀破,你的厨房天赋是不是被牦牛吃了?”弹幕立刻笑疯:“小琳厨房事故合集+1”“阿凯赌两包辣条,小琳下次会把烧麦馅抹脸上”“建议给小琳颁发‘最佳气氛组’证书,别碰食材了”。
李伟演示着擀皮:“烧麦皮要中间厚边缘薄,直径八厘米刚好,包的时候不用捏褶,把皮往上拢,留个小口露馅,这样蒸的时候香味能飘出来。”他拿起一张皮,舀了一勺馅放进去,手指轻轻一拢,一个圆滚滚的烧麦就做好了,“看,多简单,比小琳贴名单还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