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刚驶进藏区境内,窗外的风景就从草原换成了雪山。沈亦舟靠在窗边,指尖摩挲着爷爷的老笔记,最后一页“香遍羊城”的字迹还带着墨温,手机里粉丝群的消息却突然弹出条紧急通知——“藏区气象局:未来48小时气温骤升,南部山区或现融雪性洪水,请注意防范”。
“不好!”他猛地站起身,差点撞翻桌上的酥油茶,“我们选的‘藏雪芽’基地选址在河谷地带,融雪洪水肯定会冲过去!”陈国安立刻凑到窗边,望着远处泛着灰蓝色的雪山:“一九八三年也发过一次融雪洪水,把刚种的茶苗冲得一棵不剩,你爷爷带着我们挖了三天三夜,才把冲散的茶苗捡回来。”
李伟立刻掏出手机联系合作社:“卓玛姐,赶紧组织牧民去河谷基地,用沙袋把选址围起来,千万别让洪水冲了!”电话那头的卓玛声音带着慌乱:“已经开始涨水了,沙袋不够,才让大叔正带着人用牦牛粪和青稞杆堆防洪堤,但根本挡不住!”
车厢里的气氛瞬间凝重。小琳翻出基地选址的卫星图:“这里地势比河谷低两米,一旦洪水漫过来,不仅基地保不住,旁边的育苗棚也会被淹。”周小雨当机立断:“我现在就开直播求助,藏区的防洪物资肯定不够,得让粉丝们帮忙协调。”
直播架刚支起来,镜头里就出现了卓玛发来的现场视频:浑浊的洪水正顺着河谷蔓延,牧民们扛着沙袋在齐膝深的水里筑堤,几顶临时搭建的帐篷已经被洪水泡湿,“藏雪芽”的幼苗培育箱被搬到了高处,却还是岌岌可危。“家人们,我们刚回藏区就遇到大麻烦了!”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哭腔,“融雪洪水冲毁了‘藏雪芽’基地的选址,沙袋、铁锹、防水布都不够,再这样下去,连育苗棚都要被淹!”
弹幕瞬间炸开。“工程队老王”秒回:“防洪物资我来!兰州仓库有五千个编织袋、两百把铁锹,还有五十卷防水布,我让侄子用重型卡车送,走青藏公路,大概四天到——已经联系了玉树的交通局,让他们开辟绿色通道。”
“农资店李姐”紧跟着留言:“我捐两千个育苗盘和五十包生根粉!洪水可能会泡坏现有的幼苗,这些育苗盘能应急移栽。我用冷链车运,怕生根粉受潮,都用密封箱装好了,三天就能到藏区。”
“老茶客”团长的消息带着捐款截图:“北京粉丝团已经筹集了十五万,作为防洪救灾和基地重建的资金,刚转到合作社账户,预计明天到账。另外我联系了北京的水利设计院,他们会派工程师远程指导防洪堤建设,现在已经拉了工作群。”
“加班狗阿凯”的大弹幕直接霸屏:“我已经提前下了火车,在玉树租了辆越野车,带着急救包和压缩饼干往合作社赶,大概明天中午就能到!另外我协调了玉树的超市,订了两百箱矿泉水和一百箱方便面,让牧民们先吃饱肚子。”下面立刻有人接梗:“阿凯这是把‘春芽应急队长’的身份焊死了”“阿凯:老板的年终奖虽然没影,但我的爱心永远在线”“建议给阿凯发个‘抗灾先锋’锦旗,比年终奖实用”。
李伟突然抢过镜头,手里举着从火车餐车讨来的青稞和一小块牦牛肉:“家人们别光捐物资,来学道抗灾硬菜——石烹青稞牦牛肉粥!藏区洪水天冷,喝这个暖身子,还管饱!用烧热的石头当锅,不用生火,在帐篷里就能做,特别方便!”他招呼沈亦舟,“把你包里的保温壶拿来,装粥用,还有那包晒干的羊肚菌,提鲜全靠它。”
沈亦舟早已把东西准备妥当,手里还拿着个测温仪:“家人们注意,青稞要提前泡两小时,吸足水分才容易煮烂。青稞富含膳食纤维和β-葡聚糖,洪水天吃能增强抵抗力,还能促进消化。”他把泡好的青稞倒进保温壶,“五百克青稞加一千五百毫升水,比例1:3,煮出来的粥不稀不稠刚好。”
“沈老师的营养小课堂又双叒叕开课了!”弹幕里有人打趣,“上次学的青稞烧麦,我爸蒸的时候忘了放水,结果做成了青稞石头,现在还在窗台上当镇纸。”李伟笑着从餐车借了个铁锅,往里面扔石头:“他就是细节控,上次我用没泡的青稞煮粥,他非说煮不烂,结果真煮成了夹生饭,最后全给阿凯当干粮了。”沈亦舟无奈地摇头,递过羊肚菌:“青稞的淀粉结构特殊,不泡的话加热会形成硬芯,你上次煮的粥,阿凯说嚼着像藏区的冻硬糌粑。”
小琳自告奋勇要帮忙洗青稞,刚把青稞倒进盆里就洒了一地。“我的小祖宗,你还是去整理粉丝捐赠名单吧!”李伟赶紧把盆抢过来,“上次洗牦牛肉把水溅到陈爷爷脸上,这次洗青稞洒一地,你的厨房天赋是不是被洪水冲跑了?”弹幕立刻笑疯:“小琳的厨房事故更新到洪水篇了”“阿凯赌三包辣条,小琳下次会把自己煮进粥里”“建议设立‘小琳安全区’,远离食材和水”。
李伟演示着烧石头:“选这种表面光滑的鹅卵石,洗干净后放进铁锅里烧,烧到两百摄氏度,用筷子一戳会冒烟就行。”他用测温仪测了测石头温度,“刚好两百一,完美。”他把烧红的石头夹进保温壶,“石头的热量会把水烧开,青稞和牦牛肉放在里面,二十分钟就能煮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