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孩子长到能拿小锄头,咱们的茶园就成规模了。”李伟蹲下来,用干净的指背碰了碰春芽的脸蛋,“到时候我教他做腊肉饭,你教他辨茶苗,咱们把‘春芽’的名字传下去。”秦大山在旁边使劲点头,眼眶通红:“好!等他长大了,我就送他去学农业,回来把龙鼻嘴村的茶园种遍整个湘西。”
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湘西土着阿梅”的车停在茶园入口,后斗里堆着满满的松针腐叶,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她跳下车,扎着的马尾辫晃来晃去:“李老师,沈老师,我把‘茶苗口粮’送来了!我爸说这些都是发酵好的,直接拌土就行。”
粉丝志愿者们立刻围上去卸车,李教授抓了一把松针腐叶闻了闻,点头称赞:“好东西!湿度刚好,没有霉味,比我们找的强多了。”李伟撸起袖子:“大家分工,一组拌土,二组补种茶苗,三组跟着阿梅去后山再拉几车,中午我给大家加肉!”
周小雨的直播镜头跟着志愿者们移动,突然被一个举着相机的姑娘拦住。“我是《湘西晚报》的记者,”姑娘亮出记者证,“从长沙追过来的,想采访一下春芽团队的救援和重建故事。”周小雨眼睛一亮,把镜头转向李伟和沈亦舟:“家人们,我们上报纸啦!让记者同志看看咱们春芽团队的实力。”
采访刚开个头,村口才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十几个穿着橙色马甲的人扛着工具走过来,为首的中年男人举着面“北京春芽援建队”的旗子,嗓门洪亮:“李老师!沈老师!我们来报道了!”
李伟赶紧迎上去,握住男人的手:“是‘老茶客’团长说的援建队吧?一路辛苦了!”男人笑着点头:“我们这队里有五个建筑工程师,三个农业技术员,还有两个厨子,专门来给你当帮手。”他指了指身后一个戴厨师帽的小伙子,“这是小冯,北京饭店的,听说你是‘邪修菜大师’,特意来跟你学两招。”
小冯立刻上前,递上一本厚厚的菜谱:“李老师,我做了二十年淮扬菜,看您用腊肉和青稞做的能量棒,特别受启发。这是我整理的食材搭配表,想跟您探讨下湘西菜和藏区菜的融合。”沈亦舟凑过来看了两眼,眼睛一亮:“你这道‘茶油焖牛蹄’的做法,跟我爷爷笔记里的很像,就是少了一味山奈。”
三个厨子凑在一起讨论得热火朝天,周小雨趁机把直播镜头对准援建队带来的物资:“家人们看!北京的家人们带来了太阳能灌溉设备、全自动采茶机,还有二十箱专门给春芽宝宝的奶粉和纸尿裤。”她举起一包纸尿裤,“这是北京粉丝众筹买的,上面还写着给春芽宝宝的祝福呢。”
镜头扫过纸尿裤的包装,上面用马克笔写满了字迹:“春芽宝宝健康长大”“要像李老师一样勇敢”“等你会走路了,阿姨带你去北京看天安门”。秦大山的媳妇抱着春芽走过来,看着这些字迹,眼泪掉在襁褓上:“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好心人惦记着我们的孩子。”
中午的太阳升得老高,茶园旁边的空地上支起了几口大铁锅。李伟系着从藏区带来的藏青色围裙,正把切好的腊肉倒进锅里煸炒,油脂滋滋作响,香气飘出老远。沈亦舟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碗,里面装着切碎的干辣椒和花椒:“火候差不多了,该放香料了,记得少放盐,腊肉本身有咸味。”
“听沈老师的准没错!”李伟笑着接过小碗,手腕一抖,香料均匀地撒在腊肉上,“当年在藏区做青稞饼,我放多了酥油,还是沈老师提醒我,不然那饼得腻得人咽不下去。”他舀了一勺炒好的腊肉,递到沈亦舟嘴边,“尝尝?”
沈亦舟张嘴咬下,眼睛弯了起来:“比上次在藏区做的香,湘西的腊肉更有嚼劲。”周小雨把这一幕拍进直播里,弹幕瞬间沸腾:“磕到了磕到了!”“李老师的投喂日常”“沈老师就是李老师的专属试吃员”。
“别光顾着磕CP,学做菜啊!”李伟对着镜头喊道,“糙米要提前泡,泡到用手指能掐断就行,放进锅里的时候要加开水,这样煮出来的饭才粒粒分明。”他把泡好的糙米倒进铁锅,用锅铲翻炒均匀,“看到没?要让每粒米都沾上腊肉的油脂,这才是邪修糙米饭的精髓。”
“李老师这是把糙米饭做出了满汉全席的架势!”“护士小孙”留言,“我给病人做营养餐都没这么细致,回头我学着做,给住院的老人改善伙食。”“退伍救生员老郑”跟着发:“我已经买好腊肉和糙米了,李老师你可得教慢点,我手笨。”
正说着,小琳的视频连线弹了出来,屏幕里她举着个巨大的蒸笼:“李老师!我做了藏区的青稞馒头,跟你的糙米饭配着吃!阿凯说我这次没烤糊,你快夸夸我!”镜头一转,阿凯举着个啃了一半的馒头,脸都皱成了包子:“李老师救我!她放了三斤糖,甜得我牙疼!”
李伟笑得直不起腰,差点把锅铲掉在地上:“小琳,你这是想把我们甜晕啊?下次做之前先问沈老师,他懂食材搭配。”沈亦舟接过手机,耐心地说:“青稞本身有回甘,放一勺蜂蜜就够了,糖多了会掩盖青稞的香味,下次我视频教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