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米饭煮好的时候,长沙建材老张的货车也到了。十吨松针腐叶整齐地堆在茶园边,老张跳下车,手里拿着张签收单:“李老师,沈老师,货送到了!我跟物流协调了三天,走的应急通道,没耽误事吧?”
“太及时了!”李教授赶紧迎上去,“我们正愁腐叶土不够,你这真是雪中送炭。”老张摆摆手:“我也是‘老茶客’的老粉丝,天天看你们的直播,知道你们缺这个。运费我已经付过了,你们别跟我客气。”
李伟把一碗刚出锅的糙米饭递给他:“尝尝我的手艺,不算什么好东西,但管饱。”老张接过碗,扒了一大口,眼睛一亮:“香!比我在长沙大饭店吃的还香!”他掏出手机,“我现在就给公司的员工发消息,让他们也捐点物资,支持你们重建茶园。”
下午,援建队的工程师们开始规划茶园的灌溉系统。“这里要建个蓄水池,收集雨水用来灌溉。”工程师老吴拿着图纸,指着茶园旁边的洼地,“梯田要修成弧形的,这样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方便采茶机作业。”他对着镜头解释,“家人们看,这样设计的话,每亩茶园的产量能提高30%,李老师以后做邪修菜的茶叶就不愁不够了。”
弹幕里的粉丝们纷纷出谋划策。“水利工程师小陈”发来了蓄水池的设计图:“用混凝土浇筑,底部铺防渗膜,能存500立方米的水,足够整个茶园用了。”“农业技术员小李”补充:“茶苗种下后要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我这里有遮阳网的采购渠道,比市场价便宜20%。”
沈亦舟则带着村民们拌土补种茶苗。“每株茶苗之间要留30厘米的距离,根系要舒展开。”他手把手地教一个小姑娘,“埋土的时候要轻,不能把根系弄断,就像呵护小婴儿一样。”小姑娘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茶苗放进土里,压实周围的土:“沈老师,我以后要跟着你学种茶,种出最好的茶叶给李老师做邪修菜。”
李伟在旁边帮着搬运茶苗,偶尔停下来给沈亦舟递瓶水。两人配合默契,不用说话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周小雨把镜头对准他们,轻声说:“家人们,你们看李老师和沈老师,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有力气一个有学问,真是天生的搭档。”
傍晚的时候,省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又来了。他们带来了新的茶苗品种——“藏雪芽”和“古丈红茶”的杂交品种。“这个品种耐旱耐涝,产量高,而且茶叶的香气更浓。”技术人员介绍道,“我们已经在实验室培育成功了,龙鼻嘴村是第一个试点。”
“太好了!”李伟激动地握住技术人员的手,“这样以后就算再遇到洪水,茶苗也不怕了。”沈亦舟翻着爷爷的笔记,若有所思:“我爷爷当年也尝试过杂交品种,可惜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成功。现在有这么好的技术,他要是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
晚上,安置点的篝火又燃了起来。次仁爷爷寄来的马头琴被阿梅的弟弟拉响,悠扬的琴声飘在茶园上空。村民们和志愿者们围着篝火跳舞,秦大山抱着春芽,跟着琴声哼起了《春芽谣》。李伟和沈亦舟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烤好的牦牛肉串,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相视一笑。
“明天我要去山涧看看河沙的情况。”李伟咬了口牛肉串,“援建队的工程师说,灌溉系统的管道要尽快铺,不然赶不上春雨。”沈亦舟点点头:“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看看后山的松树林,能不能再收集一些松针腐叶。”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列了个物资清单,明天让周小雨在直播里公示,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
“老茶客”团长的连麦申请在这时弹了出来,屏幕里他举着一张汇款单:“李老师,沈老师,第三批捐款到账了,一共50万!是全国的粉丝凑的,专门用来建茶园和民宿。我已经把明细整理好了,现在发给周小雨。”
“太感谢大家了!”李伟对着镜头深深鞠躬,“我们一定会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等茶园建好了,民宿开业了,我亲自给每一位捐款的家人做邪修菜。”沈亦舟补充道:“明细我们会每天在公益账号上公示,欢迎大家监督,绝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弹幕里满是“加油”“相信你们”的留言,“广东打工仔阿明”发了条长评论:“我捐了500块,虽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现在在广东的工厂里打工,等龙鼻嘴村的茶园建好了,我就回去当导游,带着游客们来喝茶、吃李老师做的菜,让我们湘西的好茶香遍全国。”
周小雨念完这条评论,声音有些哽咽:“家人们,你们的爱心就像这茶园里的茶苗,虽然微小,但只要齐心协力,就能长成一片森林。”她把镜头对准远处的茶园,月光洒在新种的茶苗上,像铺了一层银霜,“你们看,这些茶苗已经扎根了,它们会在湘西的土地上慢慢生长,就像我们的春芽团队,会一直在这里,陪着龙鼻嘴村的村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