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像被揉碎的棉絮,贴在龙鼻嘴村的茶树上不肯散去。李伟蹲在老茶树旁,指尖轻轻拂过刚盖的薄土——昨夜浇的泉水已经渗下去大半,土面泛着淡淡的白痕,他捏起一撮土攥在手心,松开时土块散成细沙,指缝里漏下的碎末带着灼人的干意。
“湿度不够。”沈亦舟提着水文监测仪走过来,屏幕上的数字跳在“45%”,比茶籽发芽所需的60%低了一截,“山泉水引不到这边来,昨晚浇的那点水,经不住后半夜的风抽。”他蹲下身,拨开土垄边缘的碎石,“老茶籽皮厚,缺水的话,就算温度够也发不了芽。”
秦大山拄着拐杖站在旁边,看了眼远处干涸的水渠,重重地叹口气:“这条渠还是我爹那辈修的,洪水冲垮了上游的堤坝,山泉就改道往山外流了。要引过来,得把堤坝补好,可那堤坝在半山腰,石头得从山脚下往上扛,光靠我们几个老骨头,怕是……”
周小雨的直播架刚支稳,镜头就把三人凝重的神情框了进去。她把麦克风凑到水渠边,让粉丝能听见风吹过空渠的“呼呼”声:“家人们,我们遇到新难题了。刚种下的老茶籽缺水,可引山泉的堤坝被冲垮了,补堤坝需要大量的石头和水泥,还有运输的工具,咱们现在……”
话没说完,弹幕已经涌成了潮。“水利工程师小陈”的ID带着蓝色认证标跳出来:“我看了卫星图,堤坝缺口大概五米宽,用浆砌石修补最结实!水泥要选抗冻的,湘西早晚温差大,普通水泥容易裂。我现在就画修补图纸,十分钟内发过来!”
“工程队老王”紧跟着发:“我们队在山涧清理的碎石刚好用得上!我让工友们把碎石过筛,装成五十斤一袋的,用滑轮往山上运,比人工扛省力气。就是水泥和钢筋得从镇上买,镇上的建材店说存货不够,要从吉首调,得三天。”
“湘西建材刘总”的留言带着果断:“我是吉首做建材的,仓库里有二十吨抗冻水泥,还有五吨钢筋,现在就安排货车送!走应急通道,明天中午准到!运费不用你们管,算我给老茶籽的‘见面礼’!”
李伟赶紧对着镜头摆手:“刘总别客气!运费我们来出,‘老茶客’团长的第四批捐款刚到账,正好能用上。您把账号发过来,我们现在就转定金。”他转头对秦大山说,“您召集村里的壮劳力,咱们先把修堤坝的路清出来,等水泥一到就开工。”
“李老师等一下!”“老茶客”团长的连麦申请弹了出来,屏幕里他举着一张捐款明细,“第五批捐款刚凑齐,一共42万,专门用于修堤坝和引水工程!明细已经公示在公益账号上,里面有位‘匿名茶农’捐了10万,留言说‘看老茶籽发芽,比啥都强’。”
“匿名茶农?”沈亦舟愣了一下,突然想起阿明说的广东茶农合作社老社长,“是不是凤凰单丛的老林社长?他之前捐了宋种茶籽,说过要支持老茶种培育。”
“就是林老!”“老茶客”团长点头,“他说不想声张,怕其他茶农跟着捐,耽误自家春茶采摘。但他特意交代,要是老茶籽发了芽,一定要拍视频给他看。”
弹幕里瞬间刷起“向林老致敬”的字样。“广东打工仔阿强”发了条长评:“我认识林老,他的茶园在凤凰山最偏的地方,去年干旱,他自己省水给茶树浇,却给灾区捐了二十万。现在他的春茶刚冒芽,正是忙的时候,还惦记着咱们的老茶籽……”
李伟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请林老放心,也请所有家人放心,我们一定把堤坝修好,把山泉引过来,让老茶籽顺顺利利发芽。等发芽那天,我们开专场直播,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
沈亦舟趁机补充:“家人们要是有修堤坝的经验,或者知道怎么提高土壤湿度的小技巧,都可以在弹幕里说。比如用秸秆覆盖保墒,或者制作简易的滴灌装置,我们都需要。”
“我有办法!”“农村宝妈小芳”的留言带着生活化的鲜活,“用矿泉水瓶装满水,瓶底扎几个小孔,倒插在茶籽旁边,水会慢慢渗出来,比直接浇省水还管用!我种青菜就这么弄,成活率特别高!”下面立刻有人附和:“这个方法好!我家种多肉也用,简单又省钱!”
“还有秸秆!”“河南农民老张”发了张堆满秸秆的照片,“我家有十吨麦秸,已经联系好物流了,走绿通,后天到!麦秸盖在土上,既能保墒又能当肥料,等烂了还能改良土壤。”
李伟拍着大腿笑起来:“咱们的粉丝真是藏龙卧虎!小芳的矿泉水瓶方法现在就能用,老张的麦秸来得及时,刚好能盖在老茶籽的土垄上。周小雨,你统计一下大家的建议,整理成清单发给我。”他转头对沈亦舟说,“你跟小陈对接图纸,我带大家去清路,中午回来做‘山泉润芽面’,给大家补补力气。”
“又有新菜吃了!”“加班狗阿凯”的表情包带着嫉妒的哭脸,“我在藏区刚吃完小琳做的‘茶籽青稞糊’,苦得我直吐舌头!她说这是给茶籽‘祈福’,逼我喝了两大碗,现在嘴里还发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