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昭的声音带着一丝惋惜:“林阁老见其道不行,不愿目睹自己坚守一生的选官之法被彻底颠覆,更不愿身陷日渐明显的派系纷争之中,遂心灰意冷,主动上表,以年老体衰为由,挂冠而去,归隐林泉,再不过问朝堂之事。”
她看向长孙烬鸿,目光恳切:“林阁老之去,非是无能或怯懦,实乃不愿妥协其‘为国选贤,唯公唯能’的信念。如今萧氏虽平,然朝中派系倾轧之遗风犹在,陛下初立,正需重整吏治,广纳贤才。此时,不正需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持身以正、在用人上毫无偏私、能令天下寒士信服的老臣出山吗?他若为内阁首辅,必能为陛下甄选真正的治国良才,重振朝纲清议!必能秉公持正,既辅佐陛下,亦能……制衡各方。”她最后一句意有所指,显然包含了那位垂帘的太后。
长孙烬鸿听着永昭的讲述,眼中光芒越来越盛。林文正的资历、威望,尤其是其坚守的“唯公唯能”的用人理念,正是当前拨乱反正、重塑朝堂风气所急需的!他的出山,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信号。一个能以其清誉和资历,为内阁注入公信力,同时因其坚守原则的过往,不太可能轻易倒向太后或成为新的权阀。
“永昭,你所言极是!”长孙烬鸿霍然起身,眼中充满决断,“林阁老确是最佳人选!我明日便亲自修书,不,我当亲自前往其隐居之地,以国事相托,恳请他出山!”
永昭见他采纳,心中欣慰,又道:“还有一事。陛下年幼,教导至关重要。陈清砚虽有才学,但……”她微微蹙眉,似有难言之隐,“我心中总有些许不安,觉得此人……心思深沉,难以尽信。为陛下计,是否可再增一位帝师?一位年高德劭、学问纯粹、与各方势力无涉的大儒?”
“你意属何人?”长孙烬鸿问道。
“翰林院掌院学士,王敬之。”永昭答道。“王老乃当世大儒,淡泊名利,品性高洁,其学问如皓月当空,不染尘埃。他执掌翰林院多年,专司编修国史、教授庶吉士,桃李满天下,最重学问根基与道德修养。若论引导陛下明理知义,涵养仁德,王老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且他德望足以与陈清砚分庭抗礼,可保帝师教导之平衡。此事……或可由我出面相请,以晚辈之礼,陈说陛下求贤若渴之心,或能打动王老。”
长孙烬鸿深以为然:“好!双管齐下!我亲迎林阁老,你则礼请王敬之。有林、王二位先生坐镇内阁与帝师之位,陛下根基可固,朝局可安!”
喜欢长生血咒请大家收藏:(m.2yq.org)长生血咒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