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夏四月十七。
卯时初刻,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王家村后那片新辟出的、足有晒谷场三倍大的操练空地上,寒气未散。整整一百名少年,如同百棵笔挺的小松树,黑压压肃立。粗重的呼吸在清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一张张尚带稚气的脸庞绷得紧紧的,目光灼灼地望向场地前方土台之上的身影——王康。
王康一身洗得发白的粗麻短褐,猎刀悬腰,那张桑柘角弓依旧斜挎在背。晨光勾勒着他越发硬朗的轮廓,左肩那道浅疤在微曦下几乎看不真切。他目光沉凝,缓缓扫过台下这一张张年轻、热切、混杂着疲惫与兴奋的面孔。王家村的老底子,李家庄、赵家坳、高家堡新来的兄弟,此刻都站在这里。一股混杂着汗味、皮革味和铁锈味的蓬勃生气,在清晨的寒意中蒸腾。
“都站直了!”王康的声音不高,却像冰冷的铁块砸在冻土上,瞬间压下了所有细微的骚动,“从昨儿起,咱们就不是一窝蜂了!是护着爹娘屋子、护着粮食袋子、护着咱脚下这片土的兵!”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实质的烙铁,灼过每一双眼睛:“兵,就得有兵的规矩!有兵的架子!从今天起,咱们立‘什伍’!”
“十人一什!设什长一人,总领全什!”
“每什之内,分三股:
***刀牌手二人**:近身搏杀,护住阵脚!配环首刀(刃长二尺四寸),蒙牛皮的硬木圆盾(直径二尺),投矛两支(长五尺,矛头短锐)!
***长矛手六人**:拒敌破阵,中流砥柱!配长矛(七尺至七尺五寸,依人而定),环首刀(挂腰间备用)!
***弓手二人**:索敌制远,眼疾手快!配猎弓,箭壶(箭二十支),环首刀(挂腰间备用)!”
命令清晰,结构分明。台下少年们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更加专注。这套东西,听着就比昨天乱哄哄的分队实在!
“现在,点什长!”王康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祢!统第一什!”
“王固!统第二什!”
“王续!统第三什!”
“王宪!统第四什!”
“李敢!统第五什!”
“赵平!统第六什!”
“王勇!”(王家村原队员,体格健壮,性情沉稳)
“王猛!”(王家村原队员,力气极大,略显莽撞但敢拼)
“王栓!”(王家村原队员,机灵,陷阱好手,昨夜初历血战)
“高顺!统第十什!”
十个名字,如同十记重锤,砸在清晨的寒气里。被点到名的十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凝重。尤其是高顺,听到自己的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沉静的坚毅,并无半分推拒或骄狂,只是默默地将本就挺直的脊梁绷得更紧了些。
“各什人员,由什长自行拣选!一炷香时间,分定刀牌、长矛、弓手位置!拣选原则:力气大、下盘稳者可为刀牌;身高臂长、胆气足者持矛;眼神好、手稳心细者习弓!开始!”
命令一下,原本肃静的场地瞬间如同开了锅!
十个什长如同被鞭子抽了一下,立刻冲进自己暂领的队伍中。王固声如洪钟,蒲扇般的大手直接拍在几个膀大腰圆的少年肩上:“你!你!体格壮实,当刀牌手!盾要扛得住!”李敢则瞪着眼,对着几个个头高的少年吼:“个高的站前头!长矛要够得远!捅得狠!”赵平目光如鹰隼,扫视着人群:“手稳的!眼神好的!出列!跟我练弓!”
王续性子细,拉着几个看起来机灵又相对瘦弱的少年低声嘱咐刀牌手的要诀。王宪则穿梭在人群中,快速分配着长矛手的位置。王勇、王猛也学着样子,在自己队里挑人。王栓虽然年纪小点,但经历昨夜血战,眼神也狠了几分,努力板着脸挑选队员。
高顺的动作最是干脆利落。他不吼不叫,只是目光沉稳地在高家堡和部分新来的少年身上扫过,手指快速点出:“你,下盘稳,力气足,刀牌。你,身高臂展够,持矛。你,眼神清亮,手无抖,习弓。”被他点到的少年,下意识地便按他指示站好位置,竟无多少混乱。短短半炷香,他那一什十人,刀牌、长矛、弓手已泾渭分明地站成了三小堆,效率惊人。
一炷香将尽,各什的人员和位置已大致落定。虽然还有些少年脸上带着懵懂或忐忑,但基本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
“好!”王康厉喝一声,压下纷乱,“现在,分发家伙!”
空地边缘,昨夜连夜整理出的装备堆成了几座小山。王敦、高老丈派来的几个懂账目的族人,在王家村几个稳重妇人协助下,早已按王康的要求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刀堆**:缴获中相对完好的环首刀二十几把,张铁匠新打的十把寒光闪闪的新刀,还有部分品相尚可的旧刀,混杂在一起。
***矛堆**:王家村自制的各式长矛杆(柘木、枣木、桑木),矛头有之前打的精良品,也有部分缴获的、打磨开锋后尚可一用的旧矛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汉末三国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