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夏六月十五。
>王家村后的大晒谷场上,气氛比往常更热闹几分。几匹蔫头耷脑的驽马拴在桩子上,打着响鼻。旁边堆着小山似的、还带着血腥和尘土味的十几件破烂皮甲。最扎眼的,是晒谷场中央停着的两辆大车,上面盖着的油布掀开了,露出底下厚厚一摞摞散发着生皮特有腥膻气的上好牛皮!阳光照在深褐色的皮面上,反射着油亮的光。
王康站在车旁,用手拍打着厚实的牛皮,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很亮。卫平送的两车牛皮,是份大礼。有了这些,就能给兄弟们弄点真正的护身家伙了。
“王虎叔,”王康招呼旁边一个村里管事的汉子,“辛苦你跑一趟,去隔壁李家庄,把张皮匠请来!再让人去趟陈留城,告诉张铁匠,让他带上趁手的家伙什,来村里住几天,工钱管够,肉食管饱!”
“好嘞!我这就去!”王虎答应得干脆,立刻转身去安排人手。
没过两天,张皮匠背着硝石、刮刀、大木桶等全套家伙什,风尘仆仆地赶来了。紧接着,张铁匠也带着他的小徒弟和几大包铁锤、錾子、模具之类的工具,推着小车进了村。
王康没急着让他们动手,先把两人请到了他那间当指挥部的茅屋里。王祢、王固、高顺几个什长也在。
“两位师傅,辛苦跑一趟。”王康指着屋角堆着的牛皮,“东西都在这儿了。请张皮匠来,是要把这些生牛皮,硝制成熟皮,要够韧、够硬,能做盔甲的那种!”
张皮匠是个干巴瘦的老头,手指关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跟皮子打交道的。他上前仔细摸了摸牛皮,又闻了闻,点点头:“是好皮子,厚实!硝成能做甲胄的硬皮,没问题!不过费工夫,用料也费。”
“料管够,时间也有,但活儿要细!”王康强调。
“行,老汉心里有数了。”张皮匠应下。
接着,王康转向张铁匠:“张师傅,除了硝皮子,还得请你帮忙打点铁家伙。”他拿起一块木炭,在地上铺开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粗糙麻布,开始在上面画图。
他画得很快,线条简单但清晰。先是一个长方形的板子,中间微微隆起:“这是护胸的板子。”接着又画了个类似的:“护背的。”然后是几块像肩垫一样的弧形片:“护肩膀的。”又画了几排像瓦片一样叠在一起的条状物:“这是护腰护大腿的,叫‘膝裙’。”接着是护胳膊的筒状物和护小腿的筒状物。最后,画了个带护颈和护颊的圆顶头盔样式,还在胸口位置特意画了个圆饼:“这叫护心镜,要最厚实的铁,打光溜点。”
张铁匠和张皮匠凑近了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图样,跟他们见过的汉军皮甲、铁甲片札甲都不太一样,怪模怪样的。
“王…王小哥,”张铁匠挠挠头,“你这画的…是甲?看着是挺严实,可这得用多少铁片?多少皮子?做起来也太费事了吧?而且,这护胳膊护腿的筒子,人穿上还咋动弹?”
王康知道他们不理解,解释道:“张师傅,这甲不用全铁。主要靠皮子!我管它叫‘皮札甲’。”他指着图上那些像瓦片叠在一起的条状物,“看这些,用硝好的硬牛皮,裁成一条条长条,再一片片叠着缝起来,或者用皮绳穿起来,就跟房顶的瓦片似的。这样又硬又韧,还不像整块皮子那么死板,人穿上能弯腰抬胳膊。”
他又指了指护胸护背那些板子和护肩片:“这些关键地方,外面再蒙一层硝好的硬皮,里面嵌上张师傅你打的薄铁片,或者直接用厚皮子做两层!护心镜单独用厚铁打,挂胸前。”他比划着,“头盔也用硬皮子做衬,关键部位嵌铁片。护胳膊护腿的筒子,也用叠皮片的方法做,关节地方留点空隙,用皮条连上,能弯。”
张铁匠和张皮匠互相看了看,琢磨了一会儿。张皮匠眼睛先亮起来:“哎?这么一说…好像能行!用叠皮片代替整块,省料子,还活动得开!硝得够硬的皮子,叠厚了,寻常刀砍箭射还真不一定能破!”
张铁匠也摸着下巴:“嵌铁片…打薄铁片和护心镜,这活儿我能干!比打整副铁甲省铁多了!”他看向王康,“不过,王小哥,你这法子…哪学来的?看着像是塞外胡人的路数?”
“山里打猎,跟一个老猎户学的皮毛,自己瞎琢磨的。”王康含糊过去,直接问,“两位师傅,觉得能做不?先试着给我弄一副出来看看?就用这些牛皮和边角料铁。工钱好说,材料管够!”
有钱有料,还能试试新玩意儿,两个匠人哪有不答应的。张皮匠拍胸脯:“成!老汉先给你硝出一批够硬的皮子!按你这图样裁!”张铁匠也点头:“打铁片的活儿交给我!护心镜我亲自给你淬火!”
说干就干。晒谷场边上立刻支起了硝皮的大木桶和架子。张皮匠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少年,开始处理那些生牛皮,刮油膜、浸泡、下硝……一股子浓烈的腥膻和硝石味弥漫开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汉末三国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