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敌阵严密,宋清不硬闯,而是拨转马头沿阵掠过,箭雨倾泻而下。
怯列亲卫阵中,哀嚎声此起彼伏。
怯列双目赤红,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射绝技,如今竟被汉人掌握,反倒用来对付蒙古勇士。
箭矢如雨,五六个来回后,怯列亲卫折损大半,稀稀拉拉的阵型如同薄纸。
黑旗军如驱赶羊群般,将溃逃的官兵重新逼回战场。
官兵人数虽众,反被黑旗军团团围住,场面着实怪异。
朱慕策马踏着宋清杀出的血路来到阵前,沉声喝道:怯列,大势已去,投降吧。
怯列望着朱慕魁梧的身影,眼前闪过野先的讥讽、濠州败逃的狼狈、初任达鲁花赤时的风光......最终定格在父亲临终嘱托:记住,我们是苍狼的后裔......
他惨然一笑,猛然抽刀直指朱慕:苍狼子孙岂能向羔羊低头!儿郎们,随我杀!
残存的亲卫发出困兽般的嘶吼。
朱慕眼神骤然冰冷。
苍狼?羔羊?
今日便让你们见识,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他纹丝不动,关刀轻点。
不远处,宋清抹去脸上血渍,振臂高呼:杀——!
杀——!百骑应和。
杀——!郭兴率众响应。
杀——!千军怒吼。
这惊天动地的声浪震得怯列亲卫面如土色,也彻底击垮了残兵的斗志。
我愿降!
别杀我!
投降!
此起彼伏的求饶声响彻战场。
“降了!”
兵刃坠地的声响接连不断。
轰隆,轰隆……
宋清率铁骑直冲怯列与其残存亲卫。
“杀!”
怯列挥刀而起,戴着狰狞面具,领着百余亲卫嘶吼迎战。
“吾乃苍狼后裔,纵死亦不辱先祖!”
话音未落,宋清长矛一挑,将他凌空掀翻。这位所谓苍狼子孙,早已在汉地养尊处优数十年,昔日搏杀风雨、荒野求生的悍勇荡然无存。
什么苍狼血脉?不过是一条肥犬罢了!
战场稍作清理,朱慕即刻押解降兵逼近定远城。
……
城下战旗猎猎,“江南兵马大元帅朱”字样赫然醒目——此乃朱慕自封之衔。
降卒被黑旗军押至城前,高声劝降。
余部列成四方战阵,威压城池。朱慕胸中豪情激荡:七年前胜亦如丧家之犬,遁逃江南;七年后连克金陵、当涂、常州,江南唾手可得。而今若取定远,江北根基即成!
“大帅,何时攻城?”宋清按捺不住 。
朱慕驻马远眺,身侧驴背上的文士急忙进言:“大帅,定远兵微将寡,官军新败,守城者见降卒必生惧意。容某前去劝降,可兵不血刃取此城。”
此人名李善长,字百室,定远豪族,素有威望。怯列任运粮官时,厌烦琐务,便聘其为幕僚。李善长才干非凡,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怯列亦生招揽之心。
然未及施为,怯列已亡。
李善长岂会殉主?他实为率先归降者之一,随即向朱慕自荐。
听闻“李善长”三字,朱慕几疑梦中——此非三哥未来肱股之臣乎?貌似封过什么han国公,然结局凄惨……
也罢,这墙角我掘了,日后许你善终!
朱慕翻阅明史时,始终认为李善长之死实属冤枉,全因朱元璋心胸狭隘所致。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谋反案发,株连甚广。作为举荐者的李善长本在诛杀名单之列,但朱元璋念及他是开国老臣,特意将其名字划去。
五年后,李存义父子被揭发为胡党余孽。朱元璋再次网开一面,仅将其贬谪崇明。令人意外的是,李善长竟未对此表示谢意,此事令朱元璋暗生芥蒂。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为受胡案牵连的亲戚丁斌求情,触怒龙颜。在审讯中,丁斌供出李存义与胡惟庸往来的细节。恰逢天象示警,预示大臣将遭灾祸,朱元璋遂借机清算旧怨,将李善长满门七十余人尽数诛杀。
平心而论,李善长确有性格缺陷。他表面宽厚,实则睚眦必报,曾因李饮冰、杨希圣稍犯其威便奏请罢黜。与刘基争论时更当庭辱骂,致其请辞归乡。不过李善长从不构陷他人,所劾者皆确有罪责,与刘基之争也仅止于政见不合。
值得注意的是,刘基归隐另有隐情。当年朱元璋三请方出,本就心存芥蒂。加之建国后君主日渐专横,株连之风盛行,这位谋士自然萌生退意。
无论如何,在明朝开国历程中,李善长的功绩不容抹杀。其治国之才,确属当世翘楚。至于晚年获罪,那已是后话。
朱慕心中暗忖,自己时时提点,或许能避免这位重蹈历史覆辙,不再犯下那些荒唐错误。
约莫一个时辰后,朱慕估摸着时机成熟,便召回降卒,从袖中取出一封劝降书递给李善长。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