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慕将琅琊山三使者来访、宋清攻山滞留之事娓娓道来,又提及与马秀英的几次短暂交谈......
......
朱慕与朱重八畅谈至日暮,谢绝郭子兴的挽留踏出濠州城门。
击溃野先主力仅是开端,黑旗军即将在这片无遮无拦的淮北平原上开疆拓土。
在脱脱丞相率大军围剿前,这片土地任他纵横驰骋!
......
首战目标直指和州。
......
当朱慕筹备攻和州时,濠州城内风云变幻。
郭子兴不仅收朱重八为义子,当众许诺将马秀英许配给他,更为其赐名——朱元璋。
孙德崖终与郭子兴彻底决裂,另立门户。
郭子兴决定接回家眷:老妻郭张氏,次子郭天叙(已成年),幼子郭天爵(年方十六)。
......
朱元璋的屋内,众兄弟齐聚。
汤和拱手道:恭喜重八哥终得良缘。听说大帅夫人不日将至,那妇人眼皮子浅,贪财好利,哥还是备份厚礼为妙。
徐达拍案而起:俺们替他卖命还要倒贴?这他娘什么世道!
......
璋者,美玉也,亦为兵戈祥瑞!
朱元璋!朱元璋!
诛灭大元,兵锋所向。
纵有我这蝴蝶振翅,三哥仍得此名——莫非天命注定要他重塑乾坤?
朱慕掷下军报,墨痕未干的宣纸上跃出三阙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朱慕挥毫写下一一七最后一笔,胸中郁结顿时烟消云散。
墨迹未干的宣纸仿佛吸走了所有阴霾。
好字!好诗!
李善长掀帘进帐,目光立刻被案上墨宝吸引。
三首小令虽仅十六字,却字字珠玑。他抚掌赞叹,雄浑豪迈间吞吐天地,足见主公为汉家百姓征伐四方的决心!
朱慕失笑。这分明是太祖气魄,自己不过借先贤笔墨抒怀。但方才运笔时,确有一丝跨越时空的共鸣——笔走龙蛇间,彷佛触摸到了那位开国雄主的襟怀。
所有迟疑在此刻粉碎。
赏你了。朱慕随手将宣纸推过去。
李善长如捧至宝,躬身接过:谢主公赐墨。
哈哈哈!
大笑声中,朱慕展纸再书人生哪得几回搏七字。狼毫掷案,墨花飞溅也浑不在意,径自踏出军帐。
帐外戈戟森然,铁甲洪流直指和州城郭。
李善长凝视案上狂草——张旭笔意化作刀光剑影,字字如烈马脱缰,豪气破纸而出。
好个笔走龙蛇!
他暗自心惊。主公楷书端庄,狂草不羁,这般造诣非数十年苦功不可得。可眼前这位......
更奇的是,传闻主公出身寒微,全靠自学成才。莫非真有人生而知之?
......
淮北官署自红巾军起事便风声鹤唳。待朱慕渡江,更似惊弓之鸟。
野先兵败后,恐慌达至顶峰。
毗邻定远的和州城尤甚。
城门每日仅开半日,盘查严苛如临大敌。百姓进出皆需验明正身。若非顾及民生,州官恨不能永闭城门。
这座江淮大县,城垣规模堪比州府,此刻却成了惊惶的囚笼。
西北方与滁州隔滁河相望,向南越过长江二十里便是当涂城。
当涂南接芜湖,东北通金陵,东临丹阳湖。
丹阳镇、高淳、溧水、宣城环绕丹阳湖,皆是富庶之地。
和州乃江南门户,四通八达,曾因地利而富甲一方。
然而自红巾军起兵,朱慕渡江后,此地繁华便烟消云散。
如今,朱慕击败野先,兵临和州城下,老爷们的噩梦终成现实。
和州城内,胡惟庸独坐小院,神色凝重。
早在朱慕攻打野先时,同乡李善长便来信劝说,字字令他心惊。
他原想观望战局,如今朱慕大胜,兵锋直指和州——是时候抉择了。
心跳如鼓,既紧张又兴奋。
李善长信中言犹在耳:胡贤弟,富贵险中求,蒙元失德,天下大乱,你满腹才学却屈居人下,不如投奔大帅, 前程……
野先既败,江南江北已无人能挡朱慕——此人若成大势,未必不能问鼎天下。若能追随,或可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胡惟庸眼神一厉,终于下定决心。
当务之急,便是献上和州作为投名状!
他目光微闪,想起两人——巢湖廖氏兄弟,兄廖永安为水军百户,弟廖永忠掌北门防务。
若能拉拢此二人……
然而廖氏兄弟不贪钱财,却极重孝道,家中尚有老母。
此外,廖永安膝下仅有一子,视若珍宝……
胡惟庸沉吟片刻,眼中精光闪动。
(片刻思量后,胡惟庸已定下计策。
此计虽阴险,但他向来不择手段。
老廖,莫怪我,他 们自会明白——追随朱慕,方是正道。
成大事者,何拘小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