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强弓威力惊人,五十步内中箭者根本来不及反应,必死无疑;百步之外或许能瞥见箭影,但想格挡或闪避依然困难重重,唯有提前预判才能避开;一百五十步尚有机会躲避;两百步开外便能从容招架;至于三百步的距离,除非偷袭,否则毫无威胁……
王保保迅速在心中盘算着这些。
“大帅,箭上绑着一封信。”一名亲兵捧着箭矢来到脱脱面前,箭杆上缠着一块麻布,布上墨迹淋漓。
展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张扬跋扈的大字——“脱脱你好”。
“好字!”
即便是敌对之人,脱脱也不由得脱口称赞。
再看信中内容:
如今天下兵祸四起,烽烟遍地,草木难熬三秋,百姓朝不保夕,脱脱兄能安然活到五十岁,实属高寿,足以自傲,小弟朱慕在此恭祝兄台福寿绵长、长命百岁。
然而,兄台如今已是奄奄一息,福从何来?寿又从何来?
依小弟之见,唯有一条生路:请兄台抬眼南望,眼前这条运河水路,便是归途。兄可率领麾下饥肠辘辘的元军将士,倾巢南下,小弟这里早已备好米面粮饷、熟牛肥羊,供诸位饱餐一顿,安心休整。
若兄执迷不悟,仍存侥幸之心,那便请兄再举目南望——小弟这里,刀枪剑戟、铜锤铁棒,亦为诸位准备周全。
(脱脱险些气得吐血,这黄口小儿竟敢与他称兄道弟,还妄想劝降他?!
一个反贼,竟敢劝降朝廷一品 ?
简直是痴人说梦!!!
“脱脱,信中所言便是小弟的要求,望兄好自为之!”
数百步外,射完一箭的朱慕并未离去,而是策马来回奔驰,高声向脱脱喊话,挑衅之意溢于言表。
脱脱恨不得立刻派人剿杀这个狂妄之徒,但最终还是强忍怒火——主要是朱慕并非易与之辈,派的人少了奈何不了他,人多了他又会趁机逃窜,反倒扰了大军休整。
罢了,不过是几句狂言,又不会少块肉,不理他便是!!!
朱慕见脱脱毫无反应,又高声喊道:“脱脱!你独揽大权,专横跋扈,肆意更改祖制,祸乱天下,心怀不轨,难道不怕有朝一 家皇帝震怒,诛你全族吗?!”
脱脱闻言大惊——这是在说他谋反啊!
忍无可忍!
更关键的是,这正是他心中一直担忧之事。
他虽无谋逆之心,但朝中政敌众多,此次远离京师,若不能速战速决凯旋回朝,只怕皇帝会被小人谗言所惑,对他不利!
尤其是他大义灭亲,诛杀伯父伯颜后,更与伯颜旧党势同水火。
【历史上伯颜与脱脱争权失败,被流放至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境内),途中病逝于龙兴路驿舍(今江西南昌)。有 推测伯颜之死实为脱脱暗中谋害。】
脱脱率军出征时,心中始终萦绕着朝堂隐忧。妥欢帖睦尔(元惠宗)近来宠信奸臣哈麻,沉湎享乐,早已不复当年联手铲除伯颜时的锐气。更令脱脱不安的是,伯颜旧部正与哈麻势力暗中勾结——此番离京,这些政敌必会在皇帝面前构陷自己。
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始于至正元年。作为武宗海山旧臣的伯颜,曾在泰定帝驾崩后协助燕铁木儿发动 ,是拥立文宗妥欢帖睦尔继位的核心功臣。待燕铁木儿去世,顺帝即位后,独揽大权的伯颜日渐骄横,甚至安排亲侄脱脱监视皇帝起居。
自幼寄养在伯颜府中的脱脱,敏锐察觉叔父的专横已危及家族存亡。他先与生父马札儿台密议:伯父恣意妄为,若触怒天子,恐遭灭族之祸。见父亲畏缩不前,脱脱转而求教于恩师吴直方。这位集贤殿大学士引经据典道:《春秋》有云大义灭亲,臣子当以社稷为重。
若事败当如何?脱脱追问。
吴直方肃然答:成事在天,纵死不枉忠义之名。
这番对话促使脱脱下定决心。然而铲除伯颜后,朝堂斗争非但未息,反而愈演愈烈。这场权力更迭背后,实则是蒙古贵族汉化派守旧派持续数十年的路线之争。
伯颜反对汉法,掌权后打压汉人,取消科举,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掀起元代后期一场激烈的反汉法浪潮。
可以说,元代后期汉人的苦难,伯颜难辞其咎。
脱脱虽是伯颜的侄子,但为了元朝的长远利益,他对伯颜破坏祖制的行为极为不满,多次向皇帝揭发伯颜的恶行。
脱脱并非诬陷,因为伯颜确实做了许多令皇帝忌惮的事——比如监视皇帝、收买宫中侍从、嚣张跋扈。
皇帝得知伯颜的阴私后,对其深恶痛绝,于是在皇帝支持下,脱脱发动 ,驱逐了伯颜。
这一举动受到汉人官员和百姓的广泛欢迎,有士人称此举为“铲除奸恶,如除蛀虫”。
汉人百姓痛恨伯颜专权 ,当他被贬至龙兴路驿舍时,有人题诗讽刺:“敛财千万仍嫌少,金银堆积高如天,可惜太师无远见,半文难带到黄泉。”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